第七百三十五章 摆明态度(2)
作者:狂风徐徐      更新:2024-11-05 01:30      字数:2451
物。

  “殿下,或可抽调旧部,充实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长孙无忌迫不及待的建议,“未必一定要从陕东道大行台,扬州都督府、益州道、河北道亦有旧部。”

  房玄龄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李世民的脸色,轻声道:“或可暂缓之?”

  李世民却抬头看了眼无丝毫动容的李善,点头道:“不急,不急。”

  李世民相信,李善一定听得出长孙无忌这句话的涵义,也能想得到这句话引申出的那些……一旦以旧部充实北衙禁军,那就是动手的先兆,但同时裴世钜不可能不盯着李善,或者说盯着苏定方。

  军中将校的调配,如果李世民要做,阻力并不大,但裴世钜很可能会因此找到李善与自己的蛛丝马迹……一旦有了些许证据,太子那边一旦起了疑心,不说父亲对李善的态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苏定方这个位置很可能会不保。

  其实即使没有苏定方,李世民也有这个信心,毕竟自己在军中的旧部太多太多了,太子在禁苑有一支多达数千人的长林军,而且还有左监门卫将军李高迁,手不可能伸入北衙禁军太深。

  而除了东宫的嫡系之外,能有资格在北衙禁军担任将校的,很少不是李世民的旧部。

  李世民盘算良久,轻声道:“苏定方初初履新,可调其旧部。”

  “明白。”李善点点头,苏定方履新,调旧部帮忙,这是理所应当的,不管是李渊还是东宫都挑不出毛病。

  长孙无忌眼珠子一转,“怀仁的亲卫头领王君昊……”

  “咳咳。”凌敬扫了眼过去,“君昊得封县男,但不愿出仕从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善笑了笑,“此番携带回京的多有朔州军头小校,定方兄在代州军中亦有旧部,可从中挑选……想必代国公不会阻拦。”

  那是自然,不说苏定方马上就是李靖的侄女婿,不说苏定方为了节制北衙禁军,仅仅是李善,一封书信过去,有的是人愿意。

  “张武安、薛万钧……”长孙无忌又在打鬼主意。

  李善有点烦这厮,沉声道:“此事不可妄为,但挑选来的,必听令行事。”

  自己真的错了,阴诡这个词不该说封伦,说长孙无忌更合适!

  其实李善都有点同情这位秦王的大舅子,费尽心机,爵封国公,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长孙无忌不够资格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第一位……其实这是个误会。

  凌烟阁功臣榜是贞观十七年定下的,是以二十四人当时的最高官职来排名的,长孙无忌当时最高虚衔为司徒,所以排在第一位,李孝恭、杜如晦、房玄龄、魏征都是司空,排在二至五位。

  但那个时候,魏征、李孝恭、杜如晦都已经病逝了,他们的司空是死后赠的……一般来说,死者为大,但他们死了的赠官居然还比不上活着的长孙无忌。

  是因为长孙无忌太牛了吗?

  是因为长孙无忌太受李世民信重吗?

  都不是,是因为长孙无忌终李世民执政二十余年,基本上就没有真正进入过国家议政核心层,李世民都放话了,“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既然不能授权,那虚衔自然是高高的。

  历史上,一直到李世民征高句丽之后,已经病入膏肓,中书令马周病逝,长孙无忌才成为宰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