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军队的战斗力(3)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4-11-05 05:31      字数:5101
现,也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体现。

  宋代有“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明代有把客军遛狗一样赶来赶去,不提供粮食。这些事情,其实都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即大家鄙视当兵的,他们地位低下,所以有制度也没人执行。这样一种情况下,士兵们如何保持相对高昂的士气?还有战斗力吗?

  把军队当救济院,那是不行的。

  把军队当丐帮,也是不行的。

  ……

  再谈一谈所谓的“开国精兵”,主要是说北宋初年赵匡胤这支假的开国精兵。

  朱温在攻灭山东二朱之后(897),大力整编军队,汰弱留强,将部队压缩到20万人以内,当时有16-18万步兵、1.8万骑兵。

  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进一步整编,置左右龙虎、左右羽林、左右神武、左右龙骧、左右天兴、左右广胜六军,此时已压缩到15万人以内。

  923年10月,李存勖奇袭灭梁,但河东实力较弱,兵少,后梁禁军主力去进攻河东本土了,在黄河北岸,未来得及赶回来,后来都投降了,实力未损。李存勖以少量河东兵编入禁军,共分为禁军(还是那六军)、侍卫亲军(银枪效节、铁林、从马直、金枪)两大部分,兵力没有显着的变化,后梁官员、将领大部留任,属于和平过渡。

  再后面的后晋、后汉、后周,基本大同小异,汴梁禁军主体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当然,每一代皇帝也都试图整顿禁军,比如吸收藩镇精兵入禁军,开除乃至杀死不合格的将领,但基本都只能有一时之起色,动不了根基。

  960年,赵匡胤兵变,夺了孤儿寡母的“鸟位”,你算算,这支汴梁禁军存在多久了?

  六十年了!这是开国精兵吗?

  其实我们有一个绝好的参照对象:神策军。

  神策军最初是河陇边军,规模只有千人。安史之乱后,神策兵马使卫伯玉率军赴援京师,后来他结识了宦官鱼朝恩。

  乾元二年(761),神策军驻陕州,对抗史思明,屡次胜之,表现出了较高的战斗力,监军就是鱼朝恩。此时的神策军,严格来说是陕州的藩镇兵,并非中央禁军。

  广德元年(763),吐蕃入寇京师,代宗跑路陕州,鱼朝恩率神策军迎驾,此时神策军的规模是万人。

  各镇也有兵马入援,陆续抵达陕州,朝廷还有威望,各镇节度使派来的都是经历了平叛战争的老兵,代宗全部交给鱼朝恩,令其带至长安,各军“悉号神策”,约五万人。这是神策军历史上第一次扩充。

  永泰二年(766),神策军已成为禁军,并开始第二次扩充,计吞并了:

  (1)平卢兵马使邢君牙的部队;(2)安史降将尚可孤的部队;(3)平叛第一功臣李光弼部将郝廷玉的部队;(4)平卢节度使辖下阳惠元部;(5)李光弼旧将侯仲庄部;(6)出身安西、朔方的京西北诸镇精兵。

  此时神策军已超过十万人,正式成型,士兵多是富有战争经验的野战精锐,比较能打。

  神策军成型后,大致分驻京禁军和驻外部队,经常参加对抗吐蕃、南诏的战争,也打回鹘、党项,东出平定叛乱藩镇的战斗更多。

  比如,德宗时,吐蕃寇剑南,神策军出战。

  魏博田悦反,神策军出战……

  这时候神策军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