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屯田”(3)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4-11-05 06:00 字数:3623
“此诚为可忧之处。”邵树德同意这个看法:“说到底,还是出海太危险。但天下太平之后,人多地少,届时又不一样了。”
“殿下所言极是。”王师鲁说道:“不过,中原没有地,不是还有其他地方么?”
邵树德诧异地看了一眼王师鲁。
这年头,还有这种有全局眼光的人?知道向外扩张,缓解人地矛盾?
“殿下,江南诸镇,地广人稀。”王师鲁解释了一句。
邵树德恍然大悟,还以为他说的是辽东呢。
不过也没错,古时候的版图很大,但其实并未实际控制。说地图开疆可能过了,但历朝历代在南方真有点像殖民帝国的风格了,从一个个散落的定居点开始,慢慢串成线,改造环境,主动或被动移民,同化土着。
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千多年,最终完全消化了广阔的南方,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殖民扩张呢?只不过老祖宗比欧洲人文明,同化的土着都当做是汉人,慢慢融合掉了。
“开发江南,可不比出海捕鱼安全多少。”邵树德苦笑道:“有人被贬到荒僻之地做官,恨不得自尽。这还是官呢,况百姓乎?每一处湿热之地的开发,都是由累累尸骨堆成的。”
他想起历史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殖民东印度群岛(印尼)死亡率极高。从德意志地区招募的雇佣兵去一个死一个,在尼德兰七省招募的水手也死得让人心惊胆战,最后不得不骗人、绑人出海——从苏格兰招募农民到荷兰割牧草,给的工资很高,骗来了很多人,然后直接绑架到船上当水手,管你愿不愿意。
东印度公司千方百计补充人手去远东,结果他们在东方的欧洲裔雇员(包括军人、水手)最多时也就1.1万人,数目始终上不去。首府巴达维亚闹一次流行病就死一半人,直到活下来的人适应了当地环境为止。
江南或许没有热带那么恐怖,但也不是好相与的。
宣宗年间,抓获的吐蕃俘虏,统一流放吴越。吴越在后世是中国的精华地区,但几十年前还是流放地,你觉得能好到哪去?
南方的繁荣,是北方战乱导致的一波又一波中原移民的累累尸骨筑成的。历史没有记载这些披荆斩棘、改造环境的先人们的痛苦过往,只书写了南方繁荣起来后的景象,这个春秋笔法,让后人以为这个过程很容易呢。
“登、辽之间诸海岛,人烟稀少,听闻只有少许渔民在捕猎海狗、海狮?”邵树德问道。
长山列岛,直到清代,还有大量海狗、海狮生活着。这也是渔民们的捕猎对象。
渤海海域,直到清末还经常看到鲸出没,但没人捕猎。
海狗、海狮的皮毛,但大航海时代是一门大生意。沙俄的俄美公司其他业务亏得一塌湖涂,殖民一处地方亏一处,全靠捕猎海狮、海狗之类的高盈利业务支撑着,不然早破产了。
“是。”王师鲁回道,但不解其意。
“平海军已募集到七千余人,我打算让他们先在近海捕鱼,自食其力。”邵树德说道。
王师鲁张大了嘴巴。这不是欺负新罗人老实么?水师出海捕鱼,与陆师屯田有何区别?
此时的武夫,有愿意屯田的吗?不敢说一点没有,但绝对罕见。
“我已抽调黄河水师精干两千余人,编入平海军,凑足一万军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