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府兵与黑土地(3)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4-11-05 06:25      字数:3915
刺史韩从允刚刚抵达面圣。

  韩从允是韩建之子,历任参州团练副使、柔州长史、蔚州别驾。从履历上来说,不是武职,就是州郡佐贰官员,此番担任仙州刺史兼州军指挥使,算是仕途的一次飞跃了。

  沈州刺史司空頲也在一旁。

  「仙州置有四县,过往皆非夏土,韩卿要多费点心了。」邵树德一边熟练地给野兔开膛破肚,一边说道。

  「臣遵旨。」韩从允恭敬回道。

  他已经了解了,渤海国扶余府本有扶余、强师、新安、渔谷、布多、显义、鹊川七县,但经过多年战乱,很多地方空无一人,圣

  人下令归并,只得四县即:扶余县(今长春农安)、强师县(今铁岭市昌图县西北四面城镇)、渔谷县(今铁岭西丰县西)及显义县(显义旧址无考,今置于长春一带)—仙州本治扶余,今移显义。

  鹊川、新安并入强师县,布多并入扶余县。

  全州目前大概只剩下不足七千户、三万人了,最近又塞了契丹、奚五千户过来,户籍重新清理一番后当有六七万人。

  这个人口数量,其实还是远远不够,连给府兵当部曲都差了不老少,还得继续努(抓)力(人)。「不要觉得仙州是苦寒之地。」邵树德指了指旁边的土地,道:「一两土、二两油,千万年来甚少开垦,土肥着呢。若种上小麦、豆子,亩收一、二斛不成问题。」

  邵树德对仙州是比较重视的。

  历史上这里是辽国的重要农业地带。因阿保机见到黄龙在天上飞(不知真假·····),遂将扶余府改名为黄龙府。

  他对有没有龙不感兴趣,但他知道这里是后世中国大豆的重要集散地。

  二十世纪东北王张作霖之所以兴盛,主要就是靠了大豆。当时德国人发明了植物油氢化技术,造出了一种神奇的东西,叫做「人造黄油」。

  人造黄油价格低廉,让欧洲贫穷的工人阶级能够消费得起,瞬间创造了个巨大的市场。而作为全世界唯一成规模种植大豆的产区,东北开始大量出口大豆至欧洲。为了摆脱满铁公司控制的大连港的盘剥,张作霖甚至斥巨资新建营口港,以出口大豆,这也是他后来被日本人炸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挡人财路。

  大豆在此时没有太多的价值,撑死了比较适合喂马。比起其他杂粮,没有显着的优势。

  关北种了很多豆类,与小麦轮作,主要是为了肥田。但肥田的东西并不止大豆一种,豆科牧草一样可以。邵树德没有植物油氢化技术,中原百姓也不爱吃黄油,可惜了。

  但种不种大豆都无所谓了,这里种粮食一样可以获得丰收。而且地广人稀,正适合农牧轮作,不至于过分消耗黑土地里的养分。

  「这地真不错。」韩从允也笑了,道:「若让家尊看到,一定会说有这么好的地,何必造反呢。」邵树德大笑。

  ***地嘛,大自然千万年的馈赠,能不好么?

  他记得后世葡萄牙殖民者初到巴西圣保罗,描述***地的面貌时,提到人站在土地上,脚轻微陷了下去,直没过脚踝。

  那都是尚未腐烂固定的植物枝叶,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养分。

  但任何事物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农作物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发芽,长大成熟,开花结穗,能不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吗?

  或许,汉地原来也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