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父子与选择(4)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4-11-05 06:29      字数:4078
/>
  其实沈州在钱粮上并不能自给。

  圣人北伐渤海,十万大军所需物资,大部分靠抢。为何如此不注意“王师形象”?其实也很简单,尽可能省下钱粮给沈州这些新设州郡用。

  当然沈州的条件也很好。平海军以及征发的民船,可自大辽水溯流而上,转运成本极低,故储备了大量军事物资,其中粮食是最大一宗。

  沈州七县,现在完全靠朝廷养着,且今明两年还断不了奶。

  沈州的府兵们,现在其实还是拿军赏的募兵。军额,实有余,土地是足够了,部曲的数量则远远不够。

  他们现在打猎得到的收获,皮、筋之类的或可自己留着,但肉肯定要上缴,毕竟这会是朝廷在代管他们的部曲,每天都要吃饭,开销极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朝廷不惜工本,大力开发辽东,路子是对的。前期投入越大,将来的收获就越多、越快。

  所有人都小看了这片土地的潜力,小看了圣人的决心。

  此番面圣之后,或可得个官身。伯父建议在辽东道当县令,此为老成持重之言。在别的地方当官,可没辽东这么容易吸引圣人的目光。

  但是选择哪里呢?

  辽东道诸州,发展肯定是不同步的。就当前看来,龙泉府最富,户口最多,当官最舒服——其实渤海五京都不错,都挺舒服的。

  渤海旧地之外,当数沈州发展最快,将来甚至会超过龙泉府。原因也很简单,它可以通过大辽水、辽海沟通中原,运输十分便捷,能从朝廷那里吃到更多的“奶”。

  但在这种地方为官,做出成绩别人会说是理所当然,做不出又要被诘难。与其这般,还不如选个别处地方,比如鄚、蒙、郿、理等州。

  还有时间,路上可慢慢权衡,慢慢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