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蕃兵(3)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4-11-05 06:33 字数:3806
继至,思朕车御暂到,庶彼内外永康,叠兴徯后之词,何爽省方之便……今取十二年正月十八,巡幸西都,随驾内外官员并马步兵士等,不得扰人,践踏苗稼。”
“于戏!居域中之大,为天下之君,按巡既展于盛仪,涣汗宜覃于庆泽,人情允洽,帝道有光,更期忠荩之臣,永赞隆平之运。中外遐迩,宜体朕心。”
至此,巡幸长安的日期已经确定:建极十二年元宵节后。
西幸长安并不代表西征,只是帝国政治中心在三都之间的又一次变换罢了。
御札也说得很清楚了。最新一代关西人“民未识于乘舆”,不认识皇帝。换言之,没有感受到天子的威严。
联想到后世建国后五十年代,居然还有大量百姓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种事,“法五载之巡狩”这种古礼就很有必要了,不然如何能够“期四海之混同”?
至于什么西都士民表章不断,“皆倾望幸之情”,那都是场面话了。
普通老百姓都是日子人,一年到头忙得很,哪会天天劝皇帝到他们的老家走一走?更别说他们有可能“践踏苗稼”了,即便朝廷会“其合纳苗子沿征钱物等,据顷亩与除放”,免除他们一部分税收以补偿损失,总体而言还是很麻烦。
随驾的大军除了部分宫廷卫士、银鞍直全部外,还有突将、义从、飞熊等军,以及新来的一部分蕃人,此刻站在神都苑内的便是了——
千余名宝露等羁縻州女真精壮,外加鄚州、纪州、郿州、率州等苦寒之地的靺鞨部落兵千人。
渤海人也没有忘记出兵,他们总共凑了千人,多为世家、富户子弟“有材力者”。
前年遣使入贡的室韦诸部派了千余骑兵,没有敷衍了事,整体水平还是可以的。
草原七圣州大点兵,各拣选契丹、奚、渤海、汉儿精壮三百,凑了两千人。
乐州高句丽大族遣兵千人。
内务府还送来了债务奴隶一千六七百人。
各族蕃兵总计约九千一百余人,主要以精壮勇悍之徒为主。邵树德又给夏鲁奇选派了九百名年纪较大的禁军老兵,凑足万人,训练成军后伴驾西征。
这些其实都是前面几年东征的成果,而今兑现了一部分。
打西域嘛,禁军不需要出动多少人。
路途遥远,人吃马嚼,花费甚大。此战兵贵精不贵多,六大巡检使部落、诸宫奴部、辽东蕃兵凑个几万精锐,外加禁军马步兵数万人,河陇蕃部再抽调一部分精壮,差不多就够了。
打赢了胡人,难道就为了给个册封,让他们不闹事就满足了?
不,那是你没有真正统治他们,所以没有能力令他们流血卖命。只有真正把胡人纳入己方统治,成为这个国家一分子,才有可能令其心服口服,派兵随征。
邵树德一直为李世民能从印度河摇来人攻打高句丽而惊叹,也为他能让高句丽人去葱岭打仗而佩服,唐太宗是真正得到了诸部、诸国认可的“共主”。
蕃人酋豪不是傻子,他能看得出你有没有把他们当自己的臣民对待。
一次两次会上当,次数多了,人家就不陪你玩了。
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蕃人的土地始终对中原没有认同,中原始终对他们没有法理宣称,人家自己也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