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万变不离其宗(2)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4-11-05 06:49 字数:4745
>
“材分。”翻译在一旁用汉语说道。
巴尔迪亚大概了解“材分”就是规格的意思,于是继续说道:“都用这种材分的木材,你们选材的范围就小了很多,或许需要去远方的森林中挑选,这不是浪费么?”
“我大夏地大物博,多跑几处,多挑选就是了。至不济,征发役徒,多花点钱即便从黔中、江西伐木,都能给你运来。”一匠人略带自豪地说道:“河阳三城的浮桥,就是在江西洪州伐木制船,再旱地行舟,运来河阳,你见都没见识过吧?”
“现在洪州也造不了这船了,得再往南伐木。”有人低声说了一句。
没人理他,所有人都看向巴尔迪亚。
“浪费,根本不需要严格规定材分。我们可以在建造之时,通过数学计算,使用不同规格的材料,这能减少很多浪费。”巴尔迪亚重复了一遍。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营缮令》中说得很清楚,第一页就有。”匠人摇了摇头,道:“伱敢用不符合《营缮令》规定的材分,出了事怎么办?”
“我通过数学计算,不会出事。”巴尔迪亚自信地说道。
这就是理念的不同了。
中国工匠认为,可以通过营造法式之类的规定,用特定规格的材料,组装、堆砌建筑,速度还很快。因为不但各种材料有“材分”,就连房屋规制也是一定的,相当于后世预制材料、模块式建房,效率高、速度快。
巴尔迪亚认为,这样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有些材料或许还能在近处寻找,如果是粗大的立柱呢?按照他们的意思,要到几千里外的南方森林中寻找,砍伐后再运回来。
这是何等的运输成本?巴尔迪亚不敢想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糟糕的是,树木的生长是有周期的。木料容易损毁,更易遭火灾,照这种消耗速度,早晚有一天,后人会找不到足够的修建皇宫的木料。更准确地说,后人找不到符合宫城“材分”规定的木料。
这怎么办?
他认为,完全可以通过更改设计,现场数学计算,有什么材料用什么,一样可以修建房屋。
作为支撑重量的立柱,不达到一定规格确实不行,可能会有安全隐患。但我可以通过设计减少它需要承受的重量啊。
君士坦丁堡、巴格达、布哈拉等地,贵族修建庄园、城堡,从来没有规定一定要用什么长度、宽度、厚度的材料。事实上如果你去看,经常能够找到长短不一的材料混合使用。
为了确保安全,贵族们都是聘请数学家现场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边造边设计——大体设计是提前定下来的,但细节设计却未必。
简而言之,一种类似于提前规定了房屋造型、结构,然后用同样严格规定好的材料进行模块化拼接。
另外一种则是就地取材。如果材料达不到要求,设计师现场分析受力,进行数学计算,可能会重新更改设计。
前者的速度很快,材料充足并且运输到位的话,短时间内就能给你建完。
后者速度较慢,工期给你拖个几十年很正常,有的城堡甚至需要祖孙三代人来建设,才能最终完工。
“还有这里,为什么规定柱子要有一个、半个的侧脚?”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