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邱小姐(2)
作者:三土剑      更新:2024-11-13 03:06      字数:2175
�厂这样的生产形式介入才改变了以往的条件吧?

  有了食品厂之后,在资金上有了剩余,然后利用这些资金开展了养殖,再用养殖来解决肉、蛋的问题,同时肥田,让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这一步步走的可是正向的循环。

  不过我算一下啊,3年的时间,你们能做到一个循环,那起始的资金规模可一定不小,按说之前吃不饱,那一定是没钱的。

  我难以理解的是怎么在短时间内达成牲畜养殖、土地增产这两个目标的?”

  “嘿嘿,老师果然洞察力超强,其实,我们食品厂用的材料都是地里长出来的,只要有地、有蔬菜种子就行了。

  剩下的一些辅助材料,价格也不高,渠道也方便,尤其是那个篓子,是柳条编的,既美观,又实用。

  但在价格上,我们卖的却不便宜,销量还挺好。

  这样就有了第一笔资金,再之后您理解了。”

  说着,李剑垚从包里摸出来一娄咸菜,

  “您尝尝,跟六必居有点区别,但各有风味吧。”

  厉老师好奇的拿过来,观察了一下柳条编织的篓子,然后打开了纸盖子,捏了一根虾油乳瓜尝了尝。

  “怎么样?是不是风味独特?”

  “虾油、杏仁、芹菜,应该还有中药秘料吧?这一篓卖多少钱?”

  “批发八毛,零售一块。”

  “那可真不便宜!产量如何?”

  “年产10万娄,不算劳动力支出,利润在6万多一点。这也是我们村子第一笔真正的收入。

  自那之后才慢慢发展了起来。

  不过,我们公社其他的大队没有这样的产业和发展,仍然生活贫苦。

  而这种东西说实在的,物以稀为贵,要是再多,价格肯定就下来了,无法大规模推广。

  消费市场也有限,我们甚至连种植面积都没有扩大。

  范围扩大到公社、县一级的层面上,怎么让乡亲们多吃口饭,过得更好一点,我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办法。

  您说这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考虑算是成功呢,还是失败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厉老师思考了一下,

  “从局部来看,这肯定是成功的,这咸菜只是破局的一点,后面一系列的操作才是形成循环的重要因素。

  像你说的,这只是偶然,不具有代表性。

  但换个角度来看,上升到理论层面,找一个破局的点,然后以点带面,规划好发展路径,也许会有新的局面。

  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式来看,仍然是全民所有制。

  从生产结构上来看,生产这个、牲畜养殖、土地耕作这三者之间肯定是不同的人来负责,那结构上就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肯定不是所有人都一窝蜂的跑去生产咸菜、一窝蜂的跑去养鸡、养猪,至于种地,农民都会,你说买了牛马和拖拉机,那在生产资料的配置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你的案例很值得研究,让我好好琢磨琢磨。

  最好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