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年前的集(2)
作者:三土剑      更新:2024-11-13 03:08      字数:2380
��腥,老虎太猛,信不信老虎只能活在书本里?

  就连现在,皮草生意在国内也有很大的市场。

  就和那些个环保女孩、素食主义者一样既当又立就没劲了。

  李剑垚套上棉袄、棉裤以及姥姥新给做的大棉鞋,再配上个棉帽子,就可以出门了。

  一家人,除了爷爷奶奶和不愿动弹和不会自己动弹的小弟,剩下的都呼啦啦的去赶集了。

  就连大爷和三叔也都去上班了,这时间过年也就初一二三三天假。

  周末也是单休。

  很忙碌,很积极的从事生产,但是效率不高。

  年前的集热闹的很。

  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出来赶集,采买一些过年需要用到的东西。

  农村和城市其实从来都是割裂的,最起码从商品供应上来看,在轻工业蓬勃发展没有来临之际,农村的主要消费品还是由农村自己来供给的。

  工业化产品的消费频率必然是不高的。

  比如现在集上压根就没有工业品。

  只有供销社这里有一些,烟酒糖茶、锅碗瓢盆,土杂日货等等。

  列位,您说槽子糕、饼干那玩意算不算工业品?

  至于衣服,多数是布料,压根没有成衣的销售。农村的消费市场里,成衣即使有,流动性也不够。

  现在的成衣,多数在县城、中等城市、大城市的百货大楼里。

  而百货大楼这种东西,京沪羊奉等一线城市、中心城市肯定是有的,小县城有没有,那完全得看县城所处的市县经济发展情况。

  比如红山县最早的百货应该是70年代初才有的。

  王府井百货是55年才有的,距离现在有整整十年。

  经济的发展、潮流的引领,都是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

  在零售业中有一个着名的“时光机理论”,即大城市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果能复制到小县城,也有可能取得良好的业绩。

  为什么山里的孩子永远没有城里孩子有见地、气场足?

  因为有些东西,他真的没见过。

  明天就是三十,早上还会有零星的赶集的。

  这个时候,供销社才是最忙碌的,也是商品流动最快的地方。

  剩下集上虽然人多,但多数都是纯手工业品,比如盖帘子,高粱干最上面那一节做的,粗细基本相同,直、韧性好,用处大。

  也用不了手有多少巧,两层交叉穿线固定,再按照圆的基本理论,拿一节麻绳订在大致的圆心位置,然后绕那么一圈,把多余的剪掉就行了。

  从小到大,可以盖坛子、罐子、瓮、水缸等等。

  尤其是过年包饺子的时候,可以用来摆放包好的饺子,所以这个时间这玩意销量也是可以的。

  毕竟有的人家做一次这东西也挺费时间和精力,买上一个也不咋贵。

  所以人的惰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商品流通的最基础原理。

  人无我有,但需求旺盛,就容易产生商品流通。

  其他的东西就是笸箩、簸箕、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