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四柱账法(2)
作者:衣冠正伦      更新:2024-11-14 08:44      字数:3063
��筹备的饮食已经陆续送来,众同僚们也已经在堂中坐定,并给李泰留出一个上首的席位。

  行台官左倒是没有明确的品秩划分,但大大小小的曹属,参军职便有几十个,能够兼领记室的却只是少数。

  就连裴汉和薛慎两人,望着李泰都是一脸的羡慕,至于其他下属们,就算心里埋怨李泰在署中只占位置不干活,这会儿也都不敢流露出来。

  《天阿降临》

  李泰倒也不是真的不做事,实在墨曹这些事务过于繁琐细碎,让他提不起认真对待的兴致。函授讲学算是署中比较重要的事情,但他本身的学术水平又是马马虎虎,无谓登台露怯。

  不过今天跟大行台一番奏对,倒是让他大受鼓励,有的事情看起来不合俗常规矩,但未必就没有做的价值。

  趁着两位参军都在堂上,李泰便凑近他俩席位说道:“考成新法实施以来,诸曹事务闲剧分明,文翰迭增,咱们墨曹也因此繁忙加剧……”

  两人听到这话后便对视一眼,接着又都转头望向李泰,感情你还知道这事啊?

  李泰无视他们各自眼神中的怨念,继续笑语道:“化繁为简、事有定格,这也是前事者见功的当然之法。两位有没有想过将诸事则一概框于格式,文有定式、事有定格?”

  听到李泰这么说,两人都打起精神,薛慎先一步开口道:“李郎的意思是法你旧计,将诸文式一概如你所制计帐户籍一般,刻版叠印,分发诸曹?”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只是还没来得及继续阐述,裴汉已经摇头道:“此法说来简单,施行却难。计帐户籍文式单一,大半文字可以预先刻印。但诸曹事务繁杂多变,每事便需新章,如果尽付刻印则更繁琐,倒不如手抄便捷!”

  “事或繁异,但理有相同,诸如苏尚书所造‘朱出墨入’新式,将诸繁琐一分为二。诸曹用事,凡所行文,无非呈上付下、左右移交。事之剧要,务必详实,事之闲杂,则就未必。剧要之事可以专事专文,闲杂之事则可一体纳之!”

  考成法将诸曹事务等级分为剧要闲杂四等,能够划分为剧要的,自然是最为紧要、需要即刻处理的事情。但事之闲杂,相对而言则就没有那么重要,甚至大多数都是做也可、不做也可。

  不可否认的是,闲杂事务其实占了行台各曹办公的大部分行政资源。

  比如他们墨曹,每天都要检点库藏,盘查物料的出入,事务需要每天有人去做,结果也要逐日记载。大部分都是重复的内容,偶尔一两天不做或者做的不认真也不是大事,可若长时间积攒下来,就会形成大问题。

  两人听到李泰这番讲解,各自也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只凭言语讲述,终究还是不够具体。

  李泰见这两人也吃的差不多,便命人将桉上残留的饮食器皿撤走,又要来笔墨纸张,在纸上勾划一番,划定出四个栏目,分别写定“固有、新收、已支、见在”四个名目。

  “旧所管计,唯收支余三类,计事唯此一则,无所述前启后。增此固有一则,前事有所述见,后事有所牵引。此为计帐新法一则,做事同样可以如此,凡所顽在可以单为一则,新事列定、事了勾除,余者留堂……”

  李泰用作举例的,是从唐宋开始应用的四注账法,相对于收支余的三柱记账法,多出了一个“旧账余”的元素,这就把账目记载从很难追朔的单一事项转化为一个持续的动态收支过程。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