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谁再说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他(2)
作者:天香瞳      更新:2024-11-18 09:26      字数:2061
��面,只能灌溉到东部的田地。

  新开挖的河道能把西部的田地灌溉,改变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局面。

  两条河道共用,当遇有大水时便能够分流,大大缓解压力,减少河水暴涨淹没两边田地的风险。

  同时,还准备在下游修建水坝蓄水,这是关宁来实地看过多次,经过综合考量,又跟多位水利官员商议后决定。

  北面地势地洼,每逢夏秋雨季,山洪爆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这里可是澜州的农业区,粮食生产好坏,决定意义重大。

  若这里丰收,就能保证上京所需,还能在北方起战事时,快速运至前线,不至于从南方急调。

  隆景帝当年跟他打仗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困境。

  对农业社会来说,水库真正可以实现旱涝保收,岁无饥谨之忧,雨多蓄水,旱时放水,可养方圆数十里土地,泽及一乡。

  若规模扩大,灌田万顷也不是不可能……

  关宁就是要把这里打造成真正的粮仓,对军事民用意义极大!

  这个水库才是本次工施的难点,也是具有争议所在。

  开挖河道很简单,直接顺着挖就是了。

  而在古代,实际上并没有水库的概念。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人崇尚敬畏天地自然,没有现代人这种人定胜天的抱负!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对水的力量充满敬畏,并一直有的传统观念就是对水一定要以疏导为主,万万不可予以筑坝堵塞。

  这种观点深深影响着,除了偶尔以土囊,布袋筑起临时性堤坝提高水位,来个以水代兵的奇谋外,很少有修筑水库来进行蓄水的实例。

  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代缺乏修建永久性坚固水坝的技术。

  这一点,赵南星他们早有提及,不过关宁没有直说,而是卖了个关子……

  经过二十多天紧锣密鼓的准备,终于到了开工的日子。

  关宁亲自来到现场。

  周边围着很多人,他们都是招募来做工的。

  劳工有三千多人,还有一部分将会用于筑造水坝。

  不同于往常被征用服徭役时愁苦的样子,现在的他们显得很激动。

  施工地摆了一张长桌,上面摆放着猪头等各种贡品。

  按照习俗,在开工动土之前要举行祭拜仪式。

  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不说古代,就是现代也很迷信这一套。

  都是礼部安排,关宁只是照做。

  肃穆的仪式结束。

  关宁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用铁锹铲下了一锹土。

  周边立即起了欢呼声,这也标示着正式开工了。

  之后关宁来到劳工面前。

  他们正欲跪下磕头,但被关宁制止。

  征召劳工有年龄限制,太大的就没要了,看起来精神面貌很不错。

  “好好干!”

  关宁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但也是最能鼓动人心的话。

  “馒头会有的,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