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4)
作者:黑色贝斯      更新:2022-10-28 23:25      字数:4409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们只会担心没有东西可争,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的事业将陷入停滞,很长时间之内都无法更进一步。

  而只要机会出现,永远不要怀疑一位一线巨星的进取心。

  至少年轻一代的巨星们,都还有着充足的动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随着【量子音乐】一系列计划的确定,在2011年度,【量子音乐】在众多项目上的总预算也已经做了出来。

  在整个2011年,【量子音乐】总计将推出超过200张录音室专辑、筹备不少于50场巡演。

  其中大约十分之一,属于【量子音乐】旗下的大牌明星,属于是“重点项目”。

  虽然项目的数量很多,但实际上,【量子音乐】要花的钱却并不多。

  因为很多的明星,都希望能够分享到更多的利益,从而选择自己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股份”,参与到自己的项目当中去。

  比如说泰勒-斯威夫特的《爱的告白》全球巡演,泰勒的经纪人就提出,泰勒自己出一半的资金,再加上歌手身份的分成,总计从巡演收入中拿走百分之六十五。

  在简单地谈判过后,【量子音乐】也大体上同意了泰勒的要求。

  也就是说,《爱的告白》全球巡演,预计不少于150场、总投资不低于两亿美元的巡演,【量子音乐】只需要出其中的一半,也就是一亿美元左右。

  总体算下来,【量子音乐】旗下,会在2011年内启动的项目,除去明星自己带资入股之外,【量子音乐】总计只需要拿出大约三十亿五亿美元。

  而只要有哪怕一半的项目取得成功,预期的收入也会在百亿美元以上。

  这还是【量子音乐】在一年前修改了唱片合约,让出了更多的利益给合作的明星们。

  如若不然,收入还会再拔高一截。

  ——当然,前提是在旧的分成合约模式下,【量子音乐】依然能够在一年内推动两百多、接近三百个录音室专辑和巡回演出项目。

  单单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来,唱片业是多么暴利的一个行业。

  当然,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赢家通吃的现象,在唱片业里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做到了行业巨头这个位置,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本能地对竞争对手保持关注。

  商业间谍这个说法或许不太好听,也未必真的要做到电影里的那种程度。

  但在竞争对手内部安插几个人,收集一些不算特别隐秘的消息,却是所有人都会去做的。

  付出不了什么成本,但一旦有所收获,价值却极其重要。

  【量子音乐】在索尼、华纳唱片中所安插或是收买的员工,就反馈来了消息。

  在2011年,这两家公司,已经确定立项的所有项目,两者相加,都还要比【量子音乐】少上一些,大约在一百二十多张新专辑,以及七十场左右的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