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省元(3)
作者:兴霸天      更新:2019-11-08 07:09      字数:15498
��批交卷的黄尚试卷,必然在其中。

  这一位是如今的四千多考生中,最受关注的一个。

  就在刚刚,由于国子监震动,范镇入宫禀告详细,官家问起,都对黄尚一心考试,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态度,很是赞赏。

  不要小瞧这一句称赞,意味着在数千学子中,官家对他有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可如果连殿试都进不去,官家必然失望。

  作为臣子,还是不要在这个方面,让官家失望的好。

  当然,如果黄尚的学问真的不行,他们傲骨铮铮,也不可能硬抬上。

  脑海中转动着各种心思,考官们开始阅卷。

  省试虽然比起解试要重要得多,但实际上,题目类型和流程还是那样的。

  区别就是基础题的难度更大,问答和诗赋的品味要求更高。

  众位考官手脚麻利,用朱笔在一张张试卷上批改着。

  不多时,他们就微微皱起眉头。

  想是受了地震影响,这一科的卷子错漏率远比以前要高。

  以往能参加省试的,都是各地的尖子生,一些低级错误是很少犯的。

  但这一回,低级错误明显增多,显然是慌乱之下所为。

  心理素质本就是重要的衡量依据,考官们不会手下容情,一一将之黜落。

  如此一来,改卷速度倒是快了不少。

  已经有人开始批改最后一摞试卷。

  下意识,就认真了许多。

  贴经墨义不合格的首先刷去,剩下的再细看。

  很快,第一位判卷官就眼睛一亮,在上面划了一个圈,递给下一位。

  就这么一轮轮审核,细致入微,整整三日后,试卷才交予范镇评判。

  看着同僚们的神情,范镇就知道,这疑似黄尚的卷子,必然是很有水平。

  他先看赋诗,很快点头,露出赞赏之色。

  范镇早年赋诗论文,蜚声京华,对于诗赋这一块,最是重视。

  在如今的科举中,这才是评价一个考生才华的关键。

  这份卷子的赋诗文采斐然,虽然没有达到名传天下的地步,但对于科举考核来说,已是一等一的水平,不能再要求多高了。

  不过,还不够。

  省试不比解试,也不比排名的殿试,是审核最严格的一关。

  策也要重视。

  范镇在政坛上,一贯有高处着眼,大处着力的作风,年轻时就有奏章上疏论政,言明官僚臃肿和军队庞大。

  “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这话就是他所言。

  范镇所言并非不切实际,他主张养民以增强国力,方能有效抵御外敌。

  有鉴于此,他很不喜欢夸夸其谈的狂生。

  之前有几分试卷,也是文采斐然,但策的水平很是不堪,就被放到一边。

  所以当发现这张试卷谈的是广南西路问题时,范镇眉头微微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