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全员二五仔,只有琴酒在努力(2)
作者:兴霸天      更新:2019-11-08 07:11      字数:10476
emsp; 十数名朝官也齐齐站出,坚定地站在司马光身后,颠来倒去不过是祖训不可变之类。

  等他们废话完,百官之首的那一位才开口,言简意赅:“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不可得,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可致也!”

  皇位上的赵顼第一时间应道:“黄卿说得好,要想太平度日,许多事可以容忍一二,唯独对西虏和辽国,半点也不能手软,谁敢拖后腿,杀!”

  赵顼今年不过三十八岁,但相比起来,他的容颜要老了许多,眼角已经有了清晰的皱纹,头发也白了不少。

  这是操劳国事所致。

  二十岁登基以来,他没有一天松懈。

  强国强民是过程,重现汉唐遗风,能如唐太宗一样,文成武就,成为名流千古的明君,才是他的目标。

  而这一天,终于来临。

  自从大宋开始对西夏用兵,他的精神就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阶段,每日睡眠更少,早生华发,但他却十分享受。

  二十年磨一剑,岂能淡定,岂可淡定?

  但看着那位面容依旧年轻,文曲下凡的首相,赵顼的浮躁之心就渐渐平静下来。

  对于黄裳,他全心信任是有原因的。

  昔日相救赵曙,回京保他登基,已是从龙之功,登基后这位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其子嗣平安。

  宋朝历代天子,都是子嗣稀少,仁宗如果不是无后,也轮不到他的父亲英宗,所以赵顼对于子女问题十分关注,甚至疑神疑鬼,认为大宋皇子会夭折,不是老天不眷顾,而是人为。

  昔日唐朝由玄武门之变而起,其后频繁宫变,成为历代之首,不就是一个上行下效么?

  至于宋朝嘛……

  但现在,他只夭折了十一子赵佶,其他儿子都活得好好的!

  这还不能证明么?

  赵顼是百分百信任这位先生的。

  但是为了堵住众臣止口,这位先生却不娶妻,不生子,生活单调到发指,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每每一想到这里,赵顼的眼眶就湿润了。

  得师如此,夫复何求?

  一生的承诺,必将信守!

  有鉴于此,那些跪倒在地上,几乎是要逼宫的司马光等老臣,就显得愈发令人厌恶。

  其实赵顼觉得,这些臣子早就可以清除出去了,但事实证明,一味的罢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让这些臣子博得同情,由下而上地反抗。

  让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无能,灰溜溜地请辞,才是最致命的打击。

  不过有些人并不是能力不成,纯粹是立场问题。

  完全站在士大夫的利益上,不顾国家天下,变法支持的,他们必然要反对。

  因为变法触及了士大夫的利益,将资源重新分配,强国强民。

  而在这些臣子看来,此乃自取灭亡之道,天子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百姓何干?

  岂能用士大夫的利益,去满足庶民的要求?

  这种大宋百年重文轻武后养成的极端心态,是变法的最大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