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颁奖(3)
作者:
朕御山河 更新:2019-11-11 15:23 字数:12494
�应了一个帝国的实力,只有人口众多,才能有力量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若是人口稀少,则帝国很容易被外敌所吞并。
安狮郡是大唐的海外领土,也是大唐的一部分,作为安狮郡的官员,他们自然有维护本地区繁荣稳定,尽量增加人口的责任。
不过,自古以来都有一句名言,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族人给人的感觉总是很不可靠,仿佛都带有某种狼子野心似的。
在大唐建立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华夏大地处在了极为混乱的五胡乱华时代,这个时代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为黑暗的时代,代表中华正统的大汉民族几乎被屠戮殆尽,老百姓的日子非常艰难。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后日在总结的适合,才会得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带有歧视性的观点。
每当外族作乱了,就给外族扣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帽子,而自己民族内部出了叛徒,则又怎么说呢?难道有异心的全都是异族吗?自己民族也会出现叛徒的,是否叛乱与是否是异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只是由于一般人都会偏向自己人,而讨厌与自己关系不近的人,比如觉得自己的亲属值得信任,而外姓则不可靠。
而最终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外姓叛主者大有人在,比如司马家族,篡了曹家的江山,南朝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而自己人骨肉相残的更多,玄武门之变,叔叔夺了侄儿的江山的就更多了。
总之,是否可靠与血缘亲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没有外心,与是不是本民族的也没有必然的关系。
但历史上,确实出现很多异族反叛,将华夏民族屠戮众多的例子,但这很大程度上都与野心和利益有关,华夏本民族内部的互相屠戮还少吗?
另外,在后世的几十个民族,还不是都成一家人了,也没见谁有异心,这也是因为利益的关系。
国家对这些民族好,优待这些民族,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穿,能过上比较好的日子,他们自然是会支持政府的,很多异族之所以有机会反叛,那是因为华夏内部出了问题,让这些异族的部分野心家有了作乱的机会。
只要华夏帝国不乱,异族是永远没有机会作乱的,就算发起作乱,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后赵皇帝石勒,原本只是一个异族的奴隶,他也想安安分分的做一辈子的奴隶,可是老天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最终,他不得不反抗,并最终成了一个皇帝。
是司马家族的八王之乱,给这些异族的人机会了,倘若司马家族的皇帝是个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傻子,则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动荡,异族的小喽啰自然也就没有造反的机会,华夏大地也就不会掀起一场浩劫。
也就是说,只要大唐帝国不出现大的动乱,当地的官员能很好的处理各种事物,则安狮郡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就算人口增加很多倍,也永远都不会是大唐帝国的威胁,因为他们将成为大唐的子民。
这也是李安为什么要花费巨大代价,投入到教育行业的原因,不能小看这三百名学童,他们是种子,日后大学堂还会扩招,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种子,而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因为他们学习了大量大唐的历史文化知识,他们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大唐的一分子,从而忠心大唐。
就比如鲜卑这个民族,是五胡乱华的其中一支,但是鲜卑民族非常欣赏大汉民族的文化,并非常努力的进行学习。
如此一来,鲜卑民族渐渐的就把自己当成是汉人了,并把其它不好好学习汉文化的少数民族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