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一章 热心臬台,拜见总督(2)
作者:府天      更新:2020-12-26 06:53      字数:4503
  凃渊没想到汪孚林借着自己请客做人情,顿时又好气又好笑,可他也听到了刚刚他们的交谈,此时见两人中那个年方十六七的弟弟流露出又惊又喜的表情,年长的那人则面露犹豫,他就笑着头道“你们是濂溪院的吧?既然我这侄儿开口相邀了。你们不妨就坐下,不过添两双筷子的事。”

  见人家叔侄俩热情相邀,再加上刚刚看到水牌上的那些菜价并不算便宜,弟弟便又拉了拉哥哥,兄弟俩最终连声道谢,还是一块坐了下来。至于伙计仿佛也对这种事司空见惯,笑着去添了两副碗筷来,随即就继续去忙活了。汪孚林饶有兴致地边吃边问,一如既往地巧妙从兄弟俩口中套着话。

  虽说众人都是初识,凃渊这个老牌子进士早就丢了八股这块敲门砖,但毕竟学识资历还在,汪孚林又是走南闯北见识广阔,而且都是读人兄弟俩很快就丢掉了在陌生人面前的局促。当然,这其中也有汪孚林殷勤劝酒,哄骗他们灌下了好几碗后劲颇足米酒的缘故。

  原来,两人确实不是广东人,而是来自湖广武昌,哥哥叫陈洪昌,弟弟叫陈炳昌。兄弟俩大老远到广东濂溪院求学,至今已经有两年了。别看兄弟俩大的那个二十岁,小的这个十七岁,却都是秀才,也算是少年才俊。

  凃渊一听到两个年轻人都是秀才,当下便长辈意识作,立刻问道“濂溪院可是广州排名第一的院,你们今年可准备乡参加乡试?”

  “今年我和大哥没赶上科考,赶去参加录遗又或者大收都恐怕来不及,而且湖广人多,虽比不得南直隶和浙江江西,可遗才试的人还是太多,要很侥幸才能拿到一个名额,就不打算去了。 其实,我们到濂溪院已经两年了,过了七月就要搬出号舍,每月的月米也要减半。”说到这里,陈炳昌有些心情低落,随即喝了一口米酒,这才低声说道,“我和大哥说,不如我在广州城里找事情做,或者去各隅社学帮忙,或去哪家店里写写算算,这样他在濂溪院也能多读两年”

  “要去找事情做,那也是我这个大哥该去做的。爹娘都不在了,你就给我好好读!”

  “哥,那怎么行,从前在武昌参加岁考的时候,你可比我成绩好,差一儿就能进廪生了!”

  从兄弟俩渐生醉意后的争执中,汪孚林得知,原来,这年头那些私家院固然也会和县学府学对生员提供廪米一样,对学生提供每个月一定的生活补助。但毕竟慕名想要进院的人太多,尤其是濂溪院这样的著名院,所以不可能容留太多人长久呆着,号舍也不够住。两年之后。除非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多留两年,其他旧人的号舍就要腾出来给新人,而提供的粮米补助也会减半。

  于是,这两兄弟因为期限已满,担心生活。所以相争不下,谁都想要退出之后全力保证另一个人的学业。

  对此,凃渊也颇为感慨。可是,别看他是三品按察使,但家境平平,俸禄也只够开销,更要赡养在家乡的妻儿以及老母亲,要资助这兄弟俩读着实有些吃力就连他自己的随从,也是靠的是官府补贴的工食银,而且还在按察司后院开辟了两畦菜田种菜补贴家用。今天请汪孚林打牙祭。这顿饭开销了之后,他大概这个月都甭想再出来解馋了。

  所以,这会儿他忍不住看向了汪孚林,却不想汪孚林正用手摩挲着下巴,似乎在打什么主意。这下子,他猛地想到汪孚林在杭州把为祸一方的打行给整合成了做正经事的镖局,顿时放下心来。

  就连那些家伙,汪孚林都肯出手帮忙,这两个读人,汪孚林总会帮忙才是。

  然而。一顿饭从头吃到尾,最终所有酒菜一扫而光,汪孚林却没提半个字,只是和陈家兄弟约好。来日去濂溪院访,这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