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一章 小人物撬动的大支点(2)
作者:府天      更新:2020-12-26 07:07      字数:4400
�会儿就径直上前递了求见的名帖。相较于张居正家门前车水马龙的情势,这里却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唯一的门房对汪孚林这个访客很是疑惑,看清楚署名,这才微微变色,客客气气道了一句请稍候,拔腿就往里头跑了进去。

  在等候消息的时候,汪孚林忍不住再次掐指算了算嘉靖二十六年的同年党,单单当到六部尚左都御史一级的,就有殷正茂、刘应节、陈瓒,侍郎这一级的,从前有汪道昆,现在还得算上刚刚了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还没去上任的前侍郎李幼滋,最后这位还兼着张居正的同乡。这还不算现在还在两广总督任上的凌翼。不得不说,除了张居正大肆任用同年的私情之外,那一届还确实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足足等了好一会儿,那门房方才捧着他的名帖出来,却是有些尴尬地说道“老爷说,他和汪侍御您既无私交,也非亲友”

  “正是因为既无私交,也非亲友,我才来求见。如若乃是世交晚辈,我便不敢来了。劳烦你再进去通报一声,就说,汪孚林此来,并非为了刘部堂,而是为了一心头意气。刘部堂乃是朝堂前辈,还请能够拨冗一见,只片刻就好。”

  那门房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再次进去跑了一趟腿,等到他来时,便躬身行礼道“老爷在房,请汪侍御随小的来。”

  刘应节虽说曾经当过蓟辽总督,又入朝为刑部尚,但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师的住宅,却不大符合一部尚的地位。汪孚林只发现简简单单绕过照壁,进了一扇侧门,那门房就指着里头一座坐北朝南的屋子,道是刘应节的房。门前守着一个尚在总角的童子,他本还以为那是刘府童,可听到那门房上前叫了一声孙少爷,他就愣住了。

  敢情这是刘应节的孙子?

  小家伙大约**岁,和汪孚林醒来之后第一眼瞧见的金宝差不多大,此时非常乖巧地行礼叫了一声汪侍御,便亲自打起帘子让了他进去。进门之后,汪孚林就只见刘应节一身家常布袍坐在桌后头,整个房除却架、桌、椅子、立柜,几乎再没有什么摆设,简直不能说是简朴,而是只能称作为寒酸了!当他收目光,上前长揖行礼时,刘应节直接把手中一卷往桌子上一扔,旋即没好气地说道“说吧,你来见我究竟所为何事?”

  “刘部堂和我家伯父是同年,又曾经和戚大帅在蓟镇共事多年,应该知道,伯父和戚大帅昔日在福建抗倭,彼此交情甚笃吧?”

  刘应节有些疑惑地皱了皱眉,随即冷笑道“你和你家伯父都已经反目,还要利用他来劝我不成?”

  “不,我只是想说,因为我说的这个缘故,刘部堂在其他地方的政绩如何,我不大了然,但在蓟镇,单单那一千多座空心敌台,便已经胜过练兵十万,所以,我对刘部堂素来是很钦佩的。相对于某些只言事,却不会做事的人,刘部堂除却在京城当过短短一阵子的户部主事,其他时间,都是在外任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政绩。尤其是在北边的兵事上,找不到几个能和刘部堂这样熟稔的人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纵使刘应节对于汪孚林今天造访摆出了拒之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可听到这样的肯定,他的脸色还是稍稍缓和了一些。

  “北面俺答虽已经称臣,朵颜卫也已经消停,可泰宁卫福余卫再加上察罕儿部,辽东边疆仍然多事,更何况张部院入为兵部侍郎,新调任的官员可比得上他否?刘部堂既然还正游刃有余,与其告病示弱,何妨自请巡阅蓟辽,然后再去宣府大同,宁夏陕甘?以刘部堂素来刚直的个性,想来绝对不会惊动地方百姓,而是能够真真切切地挑出那些错处来!”

  刘应节险些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他要告病请辞,自然是因为看不惯张居正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