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仁至义尽(2)
作者:南希北庆      更新:2019-12-31 16:08      字数:14620
��而衰。

  在郭淡的车队刚刚抵达彰德府时,整个河南道是群情激愤,上至知府,下至黎民,无不反对郭淡入驻卫辉府。

  就连这大名府的百姓都对朝廷的这个决定,充满着愤怒和敌视,因为舆论是掌握在文人手中,他们告诉百姓,朝廷之所以不敢委派官员前来,就是不想追究潞王的责任。

  因为聪明人都知道,这一整片地区的百姓们都不希望潞王来卫辉府,都希望朝廷追究潞王的责任,因为如果严惩潞王,甚至废了潞王,那真是普天同庆。

  百姓们不是在阻止郭淡,而是在阻止潞王,这关乎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这转眼间,又是一个月过去了,这郭淡的车队不知道绕到哪里去了。

  憋着一肚子气的书生,找不到地方宣泄。

  整个河南道突然陷入茫然之中。

  尤其是卫辉府。

  当地的百姓,不仅是茫然,简直就是不知所措。

  在郭淡出发之后,他们是严正以待,想了各种招数,来对付郭淡,哪里知道郭淡这么不堪一击,连彰德府都没有进去,他们先前可想到会这样。

  可笑的是,这拦住了,反而尴尬了。

  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了官府,接管这里的郭淡又不知道跑到山西哪个旮沓里面去了。

  更加要命的是,他们光顾着组织百姓反对郭淡,从而忽略了此时正是播种季节,而这几年老天爷从未眷顾这里,是常年少雨,要还不专心打理田地,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而之前因为修建潞王府,导致卫辉府许多县城都已经财政崩溃,破产的农民遍地都是。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而不是礼法。

  礼法不能当饭吃啊!

  又没有官府,别说赈济,就连找个请求赈济的地方都没地找。

  其中情况最严重的就是汲县,因为潞王府就建在这里,这里的百姓早已被掏空,这一个月内,已经有不少人饿死。

  而古代的政治体制,基层管理不是知县,而是那些乡绅,大地主,他们可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官府撤了,责任自然也就落在他们头上。

  这汲县除潞王府之外,规模最大的就是坐落在汲县以东,那老梁家的庄园。

  今日,汲县的大地主们都来到梁家大院。

  家主梁馗道:“各位,看来今年与往年一样,又是一个欠收之年,我们汲县大多数百姓家中已无余粮,这长久下去,可不是办法,如今官府又已经撤出,我们得赶紧想办法应对才是。”

  一人便道:“梁兄的意思,莫不是让我们拿粮食出来赈济?”

  梁馗点头道:“若实在没有办法,那也只能这么做,我的意思是,我们每人暂时先拿出两百石粮食出来接济百姓。”

  一人笑道:“两百石粮食对于梁兄而言,那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我们贺家而言,可是不少,我建议谁家田地多,谁就多拿些粮食出来。”

  “话也不能这么说,倘若是年年风调雨顺,那也是可以的,但如今庄稼年年欠收,谁家日子都不好过,两百石对谁家而言,可都是一笔数啊。”

  “言之有理,谁家日子都不好过,大家也得量力而行,我家拿不出这么多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