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李筠跑了(2)
作者:
大司空 更新:2021-01-10 01:28 字数:3136
��军衙内都指挥副使刘继冲,暗中勾结契丹人以及北汉国主,公然起兵反叛。
据报,刘继冲率领的叛军,在北汉军的配合之下,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已经拿下了隶属于昭义军的两座县城,并且兵锋直指李筠的老巢——潞州。
主持朝局的范质,那可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他一眼便看破,这必是刘继冲和李筠一起合谋故意设下的局。
早在周太祖郭威刚登基的时候,李筠已经是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可谓是从龙重臣。
此后数年之间,李筠常驻潞州,以奇兵屡破北汉军,因功加封为侍中。
从显德二年到六年(955——959年),李筠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今山西左权县)与长清寨等,俘获北汉的刺史、大将数百名。
及至,柴荣驾崩之时,李筠更是奉遗诏,成为了顾命八相之一。
当时,柴荣重病缠身之时,担心李筠不服幼主,特意下诏把李筠召到了开封府。
名义上,李筠也是政事堂的八位相公之一,其实他和李中易的处境大致相仿,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伴食宰相而已。
由于实力明显比大周弱小许多倍,柴荣刚刚驾崩的那段日子,李筠倒也安分守己,没有乱说乱动。
可是,当李中易兵败身亡的假消息,传入了开封府之后,李筠当即作出了判断,机会来了!
受到假消息的干扰,朝廷内外慌作一团,无形之中放松了对李筠的监视。
李筠借口去城外礼佛,走到半路上,却突然发难,利用事先埋伏好的军将,杀散负责保卫的近百名禁军官兵,纵马绕到黄河边上,夺船北上。
朝廷得知消息后,赶紧派兵追上去拦截李筠,可是,早有预谋的李筠,竟然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找不见踪影。
政事堂总共只有八位相公,李中易传闻已死,李筠居然半路杀人逃之夭夭,其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震撼。
一时间,京畿震动,谣言四起,民心不稳,开封城内的治安状况,短时间内显著恶化。
开封府,老赵家的后院里。
老太君杜夫人,把赵匡义叫到跟前,厉声质问他“三郎,你平日里和李筠来往较多,你跟我说实话,你有没有暗中帮他?”
“娘亲,孩儿只是觉得那李筠酒量过人,性格豪爽而已,怎敢助他行此恶事?”赵匡义连声喊冤,死活不肯承认他和李筠杀人跑路的事,有任何的瓜葛。
“哼,知子莫若母,你背着二郎暗中干的一些事,我也早有耳闻。”杜老太君怒瞪着不整齐的赵三郎,恶狠狠的说,“你别以为做的事天衣无缝,实话告诉你,如果不是赵老三及时发现,并禀报于我,抄家的官军已经在路上了。”
“啊……赵老三不是被我……”赵匡义一时不察,脱口而出。
哪料,赵匡义话刚出口,便知上了他亲娘的恶当,整个人当即吓傻了,再也不敢多话。
如果,李中易就在现场的话,一定会惊讶的发觉,赵家最厉害的人,既不是赵老二,更不是赵老三,却是赵家的老太君——杜夫人。
历史上,关于杜老太君的记载,最出名的要算是《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宋实录之中记载的都是独传约,即赵匡胤传位于赵匡义即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