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小子长能耐了啊,大赚一票是我的口头禅,又被你小子给学了去。”
李安国涎着脸说:“小的就算是再孬,跟在您的身边,总要学点真本事吧?”
“好,好,好,这马屁拍得我很舒坦。”李中易开心的笑了,突然话锋一转,“我倒觉得你应该去炮营那边学习一下火炮的技术,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李中易都发话了,李安国有资格拒绝么?
就这么着,李安国被打发走了,楚雄还没高兴几秒钟,他也被李中易打发去给廖山河当副手,成了近卫军的副都指挥使。
这是升官了呢,楚雄却有些闷闷不乐,跟在李中易的身边,他其实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然而,按照条令的规定,李中易身边的亲牙官,定期必须轮换一批,免得将来尾大不掉。
接替楚雄的是近卫军甲营指挥高强,接替李安国的是近卫军丙营副指挥张三正。之所以取名三正,主要是张三正的老爹晚年得子,希望独子此生皆作正任官。
在官本位的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的流毒甚深。只要有机会入官场,谁都不会舍弃难得的机遇,也只有当了官,才会令所有人敬仰。
按照惯例,近卫军甲营指挥,颇有机会接任李中易的亲牙侍卫营指挥使,也就是俗称的所谓大内侍卫统领。
李中易以前有个习惯,谁的名儿起得不好听,他就会赐名赐姓,帮着取个响亮的名字。
不过,自从部队里的军官们的文化水平以及识字率越来越高,大家都自己改了名儿,大多都不需要劳烦李中易出手了。
高强和张三正,都是出身于河池乡军的老部下,而且又都是近卫军的重要军官,李中易对他们俩自然是非常的了解。
怎么说呢,高强的话很少,有些类似楚雄的脾气。张三正,则和李安国的性子大致相仿,话比较多。
等高强和张三正就位之后,李中易把两个人叫到身前,笑眯眯的问他们:“哪个营的午餐做的最好吃?”
高强心里明白,李中易最喜欢从细微的小事入手,所以,他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凝神思索。
张三正却脱口而出:“甲营的厨师手艺最佳。”说完之后瞪大了牛眼瞅着李中易。
李中易微微一笑,果然是一个心思细腻的狠角色,另一个则看似面憨,却更擅长扮猪吃老虎。
把有潜力的军官,带在身边磨练一段时间,这是李中易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
把人摆到近前,才会更容易看清楚,优点、缺点以及脾气禀性。
上位者,比如说大耳贼刘备,他最擅长的就是识人任事。
李中易觉得,用人为贤,其实并不完整,什么人才配称为贤者,并无统一的定义。
相应的,用人唯亲,才是绝大部分上位者通行的做法,只有了解了部下的能力和性格,才更容易摆到合适的岗位上。
李中易创办讲武汉堂,这叫作广种;带几个好苗子在身边,这叫作精选。
与之类似的做法,还有红军大学和抗大,具体的做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性质却和李中易的识人察人手段相仿。
吃罢午膳后,李中易正在帐内品茶,亲牙来报,“禀主上,符家的六娘子带到,就在中军辕门外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