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主观能动性(2)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2-10-11 14:05      字数:3124
�已经是足够了,八大晋商在各地的宗族势力,在这一刻展现出来,一切都顺利的开展。</p>

  普通人,总有占便宜的想法,哪怕是农民也一样,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人前去尝试的话,说不定,这件事情,就无法进行下去,当第一个开始尝试之后,慢慢的多了。</p>

  整个计划和实施非常的简单,机器由包垦公司提供,人员也负责培训,原料提供,成品收回,只要细心,不是故意的损坏,根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把棉纱织成布匹,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奖励,一两匹看起来不起眼,当工作的效率提升,织布的数量提升之后,这个数量,相当的可观。</p>

  负责传授经验的纺织女工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遇到一片的欢呼,围着他们,想要学习织布的知识的,越来越高。按照一个女工,一周之内,培训三十个左右的家庭来计算,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之中,18000个家庭,不是每一个人都申请织布机,也有差不多一半,这就是9万台,这是一个惊人,足以引起量变到质变改变的变化。</p>

  机器厂的众多工人们,经过了一连串,夜以继日的劳动,第一批的织布机,已经交付给了八大晋商和股东们,2000多台的数量,机器厂,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伴随着工人的逐步熟练,还有设计出来的流水线,日生产能力,从250台左右,提升到了1250台,足足提升了5倍多,后面的7天,差不多万台的提供,这些成品的织布机,首先供给到了包头周边。</p>

  本来,没有什么工作,只是依靠着以工代赈的农民们,开始试着走入到了这里,每一台机器4个人,聪明的,手巧的,没有几个,可是迈出这一步的不少,之前女工们的教学,大部分人都看在眼里,认真学习之后,投入到织布之中。</p>

  4万个岗位,1万个织布机,在完成了分发的第一天,就产生了相当的效果,这些人一共织布了15000匹,当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情况之下,个体之间的诧异就很小,这些家用的织布机,所织布出来的,都是窄幅的,跟之前的更结合更加的紧密,倒是不怕没有销路,暂时,还是交给几个晋商,通过渠道,进行销售,杨元钊的任务,就是继续推行着他的织布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赚钱的计划之中去。</p>

  之前的1万台机器,从第一天开始,这个日生产的能力都在逐步的攀升,平均上面,提升的不多,可是总产量上面,一直都一千,两千的缓慢上升着,最终,到10天之后,这个数量,达到了日生产24000匹,这几乎代表着,平均每台机器,可以生产2匹的布匹,这个数字,比不上纺织厂的熟练织布女工,却已经代表着这个织布机极限效率的一半的。</p>

  新手们,能有这样的水平,一方面,织布机比较的简单,另外一方面,也是织布工人较认真的结果,没有认真的学习和总结,老师们的悉心指点和解决问题,他们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p>

  没想到,这些普通的农民,在学习之间,比他们的专门招募的工人都快,被动的去学习,为的一份工资,和主动的去学习,为了更加增长的工资,这似乎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味,那就是主动性。</p>

  杨元钊觉得,可能把这个应用到棉纺织厂,却没有想得很清楚暂时,棉纺织厂还是千头万绪,解决了剩余的棉纱的问题,把棉纱变成棉布,这样的市场更大,甚至是普通的乡村市场,都可以获得销售,普通的村民,哪怕是再节约,再简朴,必要的衣服总是要穿的,没有丝绸,可以选择棉布,没有棉布可以选择麻布。</p>

  衣服是刚需,只要是出门,就必须要准备的东西,并且这种东西,会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