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六出牡丹(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2-10-11 14:05 字数:3364
�手的帮忙。</p>
最早的一副植物完成了,这是工笔画之中,比较著名的六出牡丹,六种颜色,惟妙惟肖的牡丹,不但显示出了出色的画工,也极具美感,就算是负责作画的画工,也对这一幅画赞赏不已,称之为最完美的作品。</p>
杨元钊不在意画的如何,差不多就行了,就如同后世的十字绣,正常就可以了,不需要它有多高的艺术性,却需要看着好看,这个六出牡丹,就很好,在完成之后,立刻有工程师上来处理,画匠看着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液体,就这么的涂满了整张画,心中不爽,却无可奈何,他是人家给钱来画画的,画既然画完了,画就是人家的了,哪怕对方拿去当厕纸,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p>
好在,那些液体,是无色透明的,刷了一层,对于画完全没有影响,倒是让画师松了一口气。不过,接下来的动作,却让他有些出离愤怒了,两天之后,当这一幅画彻底干透的情况之下,十几个心灵手巧的女工,开始一丝一丝的把这个给拆了。</p>
好容易,花费了半个多月时间,几乎是夜以继日的完成了一个杰作,可以称得上是最佳的作品的画作,被拆掉了,这绝对是他不能忍受,正要上前阻拦,却被早有准备的护卫给架了出去,开玩笑,这一次的实验,关系到全局,不能有丝毫的大意,跟别说是被他破坏掉了。</p>
画工再无奈,无法影响着众人的动作,女工们手脚麻利的拆卸着这一个画布,此时的花布,大部分还是白色的,只是书画的地方,绘制上了不同的色彩,女工们每拆下一根丝线,都会在经纬线上面,标注出不同的标记,然后记录下来,这是一个漫长而细心的过程,当每一个经纬线都记录了之后,在每一个丝线上面进行不同的编排,最终统一在一起,做一个印染记录的过程。</p>
这就是逆向的推理,这样的印染,对于任何的一个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外国研究员,还是本国的纺织者,他们的力量放在一起,才能够完成,在还原之后,还有更加重要的过程,那就是重新印染丝线。</p>
无数不同的编号,整个一批的白布上面,色彩已经尽可能的简化了,一些混合的色彩,还是无法精细化,在杨元钊的建议之下,把一些色彩比较相近,容易产生模糊的色彩给并在一起,然后,开始了第一次的印染过程。</p>
数千个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丝线,六处牡丹,留白的地方不少,可是完全的白线部分,不到整体三分之一,剩余的丝线相当的多,以模糊和图形,最终并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较大体的结构,细看之下,还是会有一定的问题的,可是织布,不是细看,是看整体的。</p>
以蒸汽印染机的幅面,一次可以印染200条左右的丝线,这个是一个精细活,二十几个大师傅,还有工程师,借助着20多台不同的机器印染,一天下来,也就是印染500条左右的丝线,足足花费了10天的时间,才完成了全部的印染,接下来,工作就容易了,不同的丝线按照编号,固定在了织布机上,几个女工控制着不同的丝线,开始了这一副画面的织布过程,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重现了的六出牡丹。</p>
画工再一次的被请来,观看这幅画,说实在的,在第一眼看到这幅画之后,画师豁然变色,他想过自己精心的绘制的话,会被糟蹋,可是糟蹋到这幅模样,绝对是想都没想到的,色彩上面,还是那么的鲜亮,可是颜色上面,怎么这么的混杂,远远看过去,是六出牡丹,还不错,可是仔细一看,细节地方,完全不对,他精心绘制的一层层的色彩,在这一幅画上完全没有体验,细微之处变得呆板,颜色一体,从一个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