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炮团还有炮团?(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2-10-11 14:10 字数:3331
下降,原来仿制的马克沁,寿命只有外国原产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样比较下来,就是几倍以上的差别。</p>
在包头,这明显的不一样,所有的指标,似乎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别小看这个1300发的子弹的差别,在战场上面,这代表着一倍以上的火力压制的时间,马克沁在连续的发射之后,需要换枪管,这个时候,这一台马克沁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是废了,但是延长了一半左右的时间,一定程度之上,可以更加的从容的,更加合理安排的更换枪管,这代表着武器的实力的提升。</p>
“最重要的是,这个马克沁的重量,轻了10公斤,还可以拆卸,对了这个口径也进行了调整,从79换到了70,跟我们ak11步枪的口径是一样的,子弹也是可以通用的。”阎锡山继续的介绍着。</p>
蒋百里的眼前一亮,作为重机枪,移动不方便,这是重机枪的硬伤,一定程度之上,马克沁的重量减轻,代表着马克沁小组,能够携带的子弹的增加,先不说这10公斤,能够多携带多少子弹,就说子弹从79改到了70,战斗小组能够携带子弹的数量,顿时增加了7分之一,这对于重机枪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提升,而可以拆卸,让只能够三四个人抬起来的马克沁,可以分成不同的部分,在翻越中国特色的崎岖道路的时候,机动能力和行进速度,都会增加很多,这对于一支部队,绝对是神来之笔。</p>
“这里也做出了改变!”蔡锷终于回过神来,仔细的观察着马克沁,他注意到了马克沁弹链,帆布弹链改成了金属弹链,每个弹链的子弹数量减少了,可是稳定性和击发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面提升,这个不用介绍都知道的。</p>
叹息一声,蒋百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在来到包头之前,他觉得,中国是没有任何的工业的,可是现在,他发现他错了,中国不是没有能人,是因为没有产生能人的条件,当一个体系适合产生这个时候,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一款世界上可以说是最先进的步枪,起码是最适合东方人使用的步枪,一款实力增加的马克沁,步枪和机枪都能够自产,从这个方面上说,会让整个部队获得怎么样的提升呢。</p>
“对了,这些枪支的生产量大不大!”一直都没有怎么说话的张孝淮,突然的插口问道,他也问到了重点,一把枪支,是否能够普及,或者说能够把价格降低下来,关键在于速度,无法量产的武器,性能再好,也不能够装备到军队,毕竟,军队是一个团队作战,是以数量为基础的。</p>
“大,这个生产量真的是不小,我们一共有五个,现在,从这个步枪生产出来,已经给我们一师换装了四分之三!”</p>
“换了四分之三?”</p>
“你们一个师是多少人?”</p>
“2万人左右,我们排,连,营,团,基本上是三三制,但是到了师一级,因为是最小的独立作战单位,加上专门的炮团和重机枪团,后勤团,一般是七个到八个的团级单位!”王金铭的生怕将不明白,详细的说了一下。</p>
这中间,蔡锷悄悄的询问了阎锡山,阎锡山给出了他一个数字之后,蔡锷脸色一变,再也说不出任何一句话。</p>
蒋百里对于蔡锷非常熟悉,这个同学,有大将之风,很少有东西能够让他这么惊愕的,拉了拉他之后,问道:“怎么了?”</p>
“你知道,这是多长时间换装的么,这把武器从定型到现在,只有不到20天的时间,20天换了15000把步枪,700挺马克沁。”</p>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