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海军起步(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2-10-11 14:16 字数:3257
�枪,随便训练一下上阵,可是海军,不经过必要的训练,新兵蛋子直接上战场,恐怕连仗还没有打,船就先沉了。</p>
好在,除了他们之外,杨元钊还有准备,在德国达成的协议之中,德国支援青岛船厂一揽子协议中,还有一项就是海军学院的建设,本身在青岛,德国有一个简单的西学学院,也开设有海员课,不过数量不大,这一次的一个附带条件,就是扩大这个学校的规模,从一个简单的学校,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学院,由东亚舰队和德国国内派出教官,进行海军专业学校的奠基。</p>
这些都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方法,不是持久之道,跟陆军不同,中国没有一个相当于蒋百里这样的人物,想像西北军校那样,从一穷二白,直接蹦出每年3000,5000的毕业生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够从的几十个人的规模,扩张到几百人的规模,这其中,还需要购买一些老式舰船,作为训练舰,每年的投入巨大,产出却相对较小。</p>
这些都只能够解决燃眉之急,最多是一批得到训练的士兵,加上之前水师的那些底子,或许能够把一只基础舰队给支撑起来,别说跟英国相比了,就算是跟近邻的日本相比,都比不过,除非另辟蹊径。</p>
飞机,这恐怕是杨元钊想到的唯一的方法,可惜这个时代,即便有能力兴建航空母舰,也没办法解决航空母舰的众多问题,航空母舰对于舰载机和海员们的要求更大,稍加疏忽,就是机毁人亡,战舰受损的后果,暂时真的没办法,可是陆基轰炸机却可以搞,以西北发动机上面的实力,加上一体机的材料,弄出来二战中后期的轰炸机,甚至大功率四发,甚至是八发的轰炸机都可以成为可能,天海一体之下,最少海疆的防御这没问题了。</p>
从江南造船厂开始,杨元钊就很注意收拢一些海军的力量,这中间当然少不了程壁光的帮忙,程壁光广东中山人,毕业于福建船政学院,那是旧中国唯一一所培养海军转业人员的学校,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福建或者是广东人,他们之中,少部分进入到水师之中,甚至连程壁光本人,都参加过甲午海战。</p>
甲午之后,北洋水师被重创,优秀的人才死的死,逃的逃,只有极少一部分继续的在水师立足,剩下,或者转行,或者离开,有的甚至去务农,程壁光的一些同学,也有不少过的穷困潦倒,知道了杨元钊的想法之后,立刻介绍了很多,在几年的相互交往之中,程壁光很清楚杨元钊拥有怎么样的实力,他说要收留,肯定会给他们一条路。</p>
杨元钊离开青岛的时候,最终收留的数字是2152人,其中有17人有留学经历,有24人做过管带一级的官职,剩下各级军人,数量不一,这些都是骨干核心。</p>
这些加上程壁光的三海舰队,目前中国的海军人员,也就这么多了,可能还有遗漏的,未来会再的搜集到一些,可是仅有这些加在一起,略微放开一下考核的标准,也只有5000人左右,按照一艘战列舰1000多人的规格,也就是铺满5艘战列舰的数量。</p>
事实上,只是战列舰,这绝对不行,按照欧洲最基础的布置,两艘战列舰核心,两艘重廵,四到六艘轻廵,十艘左右的驱逐,若干的潜艇,形成一个完整的舰队,比不过英德的大洋舰队,却也算是功能齐全,跟近邻日本比起来,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只要是能够发挥出幻想级的威力,吊打日本海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p>
目前最大限度,也只能够是如此,打打日本还行,跟英国对起来,别看空想级威力强大,一艘可以顶的上别人三艘甚至是五艘,可那是在熟练的海军之中,完全发挥出他们的威力,上一堆新手,最多就是一个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