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 九十六章 学术研究体制(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2-10-11 14:39 字数:3127
�个中国来说,可能12岁以下的青少年的文盲率,已经降低到了001以下,就全国近15亿6到18岁的少年来说,在全国范围之中,只有十几万人,甚至是几万人没有上学,对于一个3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8亿的民众来说,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事情。</p>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一次性投资,会在未来,不断的收益,从的工业革命开始,每一个崛起的国家之中,无不适看重教育的的,这也是杨元钊,在最初的时候,就确定了这个理念的根本原因,伴随着中央的扩大,单纯由商会或者激进来承担,这不太合适,不是说商会没钱,商会到现在,依然是整个中国最大的财阀,掌控的资金超过了万亿,甚至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之中,有相当大的一个部分,就是包头商会提供。</p>
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以后少走弯路,杨元钊从第一时间就规定了某些规则,之前是政府没有资本,现在伴随着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越来越多,杨元钊开始主机退出。</p>
中央的财政更加的健全,资金也多了起来额情况下,这些最基础的投入,还是由中央政府来承担,这样来更加捋顺一点,政府会有专门的部门来从事,更加的专业,让商会和杨元钊本身,更加关注与其他的领域,比如说给青年人,每人增加一杯奶,营养补充计划,还有一些公益性的资金。</p>
这些是政府所不可能涉足的地方,却实际上,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巨大好处的项目,而且投资巨大,没有收益性的,也只有杨元钊这样,资金雄厚,且不计成本,只是为了中国更好,就愿意投入的大富豪,才能够做到这一点。</p>
杨元钊就这样开了一个好头,本身,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中,乐善好施就是评价士绅的一个关键的所在,良善士绅回家乡,修桥铺路,建设学校,教化乡邻,这本身就是优良传统,也因此的中国的慈善,跟后世中国的慈善,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承担税务的前提下,负担了更多慈善的义务。</p>
就这样,不是一次付的,而是逐步的,按照一个趋势来交付的,从小学的开始,逐步转移中学,高中,最后才是是大学,中国的义务教育达到了12年,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教育,并且大学教育也采用了50的义务和50的奖学金制度,只要贫困学生愿意学,愿意努力,只是凭借这最基础的奖学金,都可以完成大学教育,特别出色,还可以享受企业或者是合作单位给于的高额奖学金,就拿西北大学为例,学科奖学金最高的是石油化工类专业,最高一年可以拿到8万元,学校的奖学金最高可以拿到的15万元。</p>
听起来恐怖,可是按照西北大学每年招生的人数来说,接近18万的人数,一个专业的一等奖学金数量不过是15-20人,至于学校奖学金的数量,更是控制在10人,就可以看出的得到的困难,反倒是最基础的,普及大部分学生的4等奖学金,只要是全科及格就可以得到,他的覆盖面几乎占据了整个大学70以上。</p>
至于全额覆盖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如果大学教育,连及格都没有办法达成的话,那么奖学金也没有意义,奖学金是为了鼓励向上的学子的,不是保姆,否则的话,直接全额减免不就好了,没有必要多此一举。</p>
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学生还算努力,在蜜罐里面的新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大部分还有过去苦难日子的记忆,只要是考上大学,几乎没有在混日子的,70的覆盖率是指的全面来说,其中大部分情况都是偶尔一两门偏科了而已,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真的完成的大学里面的教育,并且真正学到知识,成功毕业,投入到了对中国,发展和建设之中。</p>
小学,中学,高中,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