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最是凉薄帝王家(4)
作者:府天      更新:2021-01-20 08:36      字数:6843
贯为太子诸王择妃时,不从背景深厚人家选的惯例

  也就是说,寿王是特别的。如此就可以坚定武惠妃尽力掀翻东宫的决心而天子,其实何尝不是在利用这种试探。所以,能有多远躲多远,这时候纵使对玉奴有旧日师徒之情,也不妨设法斩断,这是杜思温给他的告诫。

  “可恶”

  杜士仪忿然一捶身下床板,怒声说道:“竟然为了试探这种事,简直是…

  “杜郎,老叔公在信上说了什么?”王容见杜士仪面色大变,甚至可说是被激怒了,她不禁紧紧握住了丈夫的手问了一句。见杜士仪紧抿嘴唇丝毫没有回答的意思,她不由低声安慰道,“不论何事,只要及早筹谋,绝不会没有办法的。至不济,不是还有你苦心孤诣请阿姊安排的出路?”

  “那是最后的办法,若不到九死无生的那一步,我是不会走那一步棋的”杜士仪仔仔细细将杜思温的信看完,心中极为佩服这位老人临终之前的判断,遂信手将其递给了一旁的王容。趁着其低头快速阅览之际,他就站起身来,缓步走到了寝堂门前,无论脸上还是心里,全都是阴霾重重。

  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逃离两京,就是厌恶朝堂上政争后宫中夺嫡那一套,希望能够在外施展一番拳脚,以自己的意志开创一番天地,可纵使离京两千里,他依旧和那个地方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甚至生死荣辱都与之相连。

  “杜郎……”

  王容终于完全消化了杜思温那封遗书中的内容,心中顿时一片冰冷。她来到了丈夫的身后,伸出手来紧紧地抱住了他后,她就用几乎在颤抖的声音说道:“怎么会是这样?陛下是一国之天子,也是皇子们的君父。至于惠妃,亦是他最宠爱的妃妾,他若是真的这般想的,就不怕……”

  “也就是老叔公人之将死,故而希望能提点我不要去趟那浑水,有几个人敢这么猜?”杜士仪哂然一笑,见寝堂前一个人都没有,显然是因为王容早就有所吩咐。他任由妻子紧紧贴在了自己的背上,一字一句地说道,“陛下已老,太子已长,咱们大唐前头那几代太子,便是因为这种缘由心生疑忌,以至于最终或废立东宫,或如当今陛下那般政变夺权。所以,支持太子的人,陛下看似会嘉赏忠义,可焉知不会视之为想要捞取政治筹码,希冀将来太子登基后得到重用之人?”

  微微顿了一顿后,他便轻声说道:“陛下忌讳太子,不在于惠妃挑唆,也不在于偏爱寿王,也不在于太子身后是否有人支持,是否有势力;只是单纯因为太子在东宫已经整整十余年,已经年长,又与光王鄂王交好,百官将他视作为储君,而太子却因为母妃早死,自己被冷落,兴许会有怨望之心,这就足够了。因为这种心思,当年当今陛下在东宫时,何尝没有过怨望之心素来就是太子作乱的源头。从李承乾、李重俊、再到当今陛下,区别只在于前两人输了,陛下赢了。”

  大唐的太子从来就是高危职业,太子妃亦然

  当着妻子的面,他毫不避讳地揭开了李隆基得以独掌权柄的那场唐隆政变,随即又冷冷说道:“利用惠妃的急切,换下这个如今越来越看不顺眼的太子,而后将其或杀或逐,再利用事后有所追悔,不立寿王,而立其他年长皇子为太子,然后却对惠妃感慨民心不可违,如是惠妃抑或支持寿王的臣子,又会紧紧盯着下一个太子伺机而动。也就是说,如此循环往复,他就不必担心东宫坐大。陛下是自己由东宫迫君父还政而有天下,所以几乎是防贼似的防太子”

  他算是明白了,历史上的李隆基为何后来在废了李亨的太子妃韦氏和杜良娣,又将韦杜两家给杀了黜了一大批,甚至连王忠嗣也贬死之后,却又放过了李亨,却原来是因为已经完全剪除了李亨的羽翼,朝中已经几乎无人敢心向太子,而李亨那乖宝宝的样子实在太具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