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三章 上元夜游(2)
作者:府天      更新:2021-01-20 08:49      字数:3335
就传到了李林甫耳中。当年皇甫惟明和王忠嗣那段公案,他是知道的,当即便授意下头人把此言散布出去。当得知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时,随同王忠嗣回到长安和父母弟妹团圆的杜广元不禁满心不忿。多年军旅锤炼下来,他总算没这么莽撞,却也不去和父母说,而是找了弟弟杜幼麟商量。

  “肯定是有人推波助澜,若是咱们沉不住气去挑事,那就上人大当了”杜幼麟见杜广元虽说点头,却仍旧生气得很,他便安慰道,“皇甫惟明虽说到任之后打了好几个胜仗,可却没能把石堡城夺下来,和阿爷比起来差远了”

  尽管和王忠嗣有师徒之分,可军中不论私情,杜广元习惯了称呼王忠嗣大帅,此刻不知不觉又想到了王忠嗣身上:“怪不得大帅从前每每提到皇甫惟明就常常咬牙切齿,此人可恨”

  王忠嗣平时对朝中文武态度谨慎,唯有当年那场恩怨他始终耿耿于怀,对皇甫惟明自然嗤之以鼻。对于如今这沸沸扬扬的传言,他在上元节大朝前遇到杜士仪的时候,不免提到了当年旧事,杜士仪少不得哂然一笑。

  “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皇甫惟明在朝中本就谈不上多少根基,本是因为出使吐蕃而崛起,如今义弟王昱左迁一撸到底,他外迁节帅,看似风光,实则却危机四伏。这次石堡城再败,他却还又打了个号称是大捷的胜仗,可究竟如何谁能说得清?你算一算,我们此次回京见过几次陛下,他又见过几次?你我都正在盛年,他却已经多大年纪了

  “你若不说,我倒忘了,他已经五十七岁了。”王忠嗣顿时笑了,那点因新仇旧怨而起的恼火不禁丢到了九霄云外,“怪不得你不和一垂垂老朽之人计较,否则岂不是没度量?”

  “没错,长安不比河东朔方漠北,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太多。忠嗣,我们过了上元节就回去吧,免得呆久了反而生事。”

  在长安看人脸色,不如回自己做主的地盘,王忠嗣也正有此意,当即会心地点了点头。就在此时,两人同时注意到阴沉着脸走过来的皇甫惟明,立刻如同没事人一般躲了个于净。等到大朝之际,三个班次几乎同列的节度使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毫不相于,让有心看热闹的人不禁失望。而皇太子李亨看在眼里,不禁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韦坚。

  大唐从都城到州城县城,全都有夜禁,只有上元节这三天才会难得地放松一回。而自从开元后期到天宝这些年,李隆基往往会在上元节之夜登花萼相辉楼,亲自观灯,看楼下歌舞百戏,并美其名曰,与军民同乐。至于百姓们在蜂拥而至观赏这一年一度热闹的同时,也会彻夜狂欢不归家。至于百官们,在花萼相辉楼陪伴天子观灯之后,大多也会带着妻儿家眷,微服赏玩一番上元夜的风光。

  杜士仪也是如此。他并不是每年都会回长安,王忠嗣亦然,因此在河东从军的杜广元也是难得回来,如同这样一家团聚的机会少之又少。唯一遗憾的是,崔俭玄人在嵩州抽不开身,所以他便把妹妹杜十三娘和崔朋杜仙蕙也一块接了来,一大帮人一起骑马游灯市,就只见四处流光溢彩,恰是说不尽的盛世太平,繁荣昌盛。一家人说说笑笑,须臾便绕着长安东市一圈,看了众多达官显贵家的灯楼。

  杜广元突然轻咦了一声:“阿爷,阿娘,咱们家可曾搭过灯楼吗?”

  听到这话,杜仙蕙不禁扑哧一笑:“阿兄,刚刚只是阿娘和姑姑没说,刚刚咱们经过的最后一座灯楼,便是咱们崔杜两家合力搭建的灯楼了。”

  “啊,你们怎么不早说”杜广元这才如梦初醒,赶紧伸手一拉妻子道,“宁宁,咱们再去看看”

  见姜六娘无奈地被拉走,王容不禁对杜十三娘笑道:“这孩子,凡事风风火火的,远不及阿朋遇事镇定。”

  “广元也是真性情。”杜十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