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忽视(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19-11-07 16:45      字数:15520
��少年,瘦个子叫赵守忠,表字明仲,高个子叫王多贤,表字安贞,小胖子叫窦

  建仪,表字庆臣,有点黑的叫张熙胜,表字顺昌,赵守忠比刘昌郝大一岁,王多贤、窦建仪与刘

  昌郝一般大,但王多贤比刘昌郝的月份大,窦建仪比刘昌郝的月份小,张熙胜则比刘昌郝小一岁

  ,都是前身在宋夫子私塾里交好的同学。

  若是让刘昌郝给前身打分,毅力能打85分,智商55分,情商可能只有40分。

  那么多同学,交好的也只是这四个少年人。

  互相寒喧一番,刘昌郝说:“庆臣,替吾誊抄一份书稿。”

  赵守忠四人中,刘昌郝与梁小乙进京前先返回县城,找到四个同学,终不是一个办法,刘昌

  郝打算这次回来,每天晚上抽空练练毛笔字。

  窦建仪不屑地问:“谁写之字?”

  刘昌郝羞愧地说:“吾右手受伤,用左手写,没有写好。”

  别看它只有几百字,刘昌郝可是花了不少心血。先是简转繁,为了防止错别字,还拿来《字

  林》一一较订。随后花了两个晚上,写了好几遍,手中算是写得最好的字。

  但无论写字识字,都不是太难,因为前身有着良好的基础。

  当然,这得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段。

  “有宁,不妨紧吧。”窦建仪没有多想,关切地问。

  “过段时间会好的。”

  “则善,”窦建仪看刘昌郝写的稿子:“人之初,性本善……此乃蒙学?”

  “是蒙学,吾去京城走亲戚,准备顺便于京城刊印。”

  毕升的活字印刷是半成品产物,不过宋朝已经有了木板雕版印刷,出书同样变得很方便,加

  上它十分短小,窦建仪也没有多想。

  “有宁,写得不错。”

  岂止是不错,为何它称为经?看看百家姓,除了琅琅上口与几个姓外,还有什么内容?千字

  文有内容可东一枪西一棒的,上下句根本不关联,并且有的内容放在蒙学上也深了。当然不能一

  棍子将它打死,它最牛的地方就是一千个字没有一个字是重叠的。

  还有现在名声很大的《蒙求》: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两千多字,

  每四个字就是一个典故,几乎讲了近六百多个典故,实际等于是近六百多个成语,押韵的成语,

  也不容易,然而不仅上下不关连,缺乏趣味性,而且这么多典故,辛弃疾那么牛逼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被人讥讽用典太多了,况且是蒙学!

  三字经不同,每一句是一句的意思,每一段也是关连的,涉及面与知识面无比的广泛,天文

  地理历史,哲学教育经义与一些知识百科,并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也富有趣味性与教育意义

  ,是一本极佳的蒙学教材。可是……

  这本书内容对于窦建仪来说,太过浅显。

  是写给小孩子看的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