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绕弯子(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19-11-07 16:46      字数:9824
�已经迁为都头,属于围山村的山才渐渐变成竹山。

  在没有塑料袋的年代,对篾器需求量大,况且还能做房屋的椽子,以及其他各色篾器,烧竹炭,烧竹子,所以宋朝的竹木税很重,整整是十抽一。只是拘于道路,围山村也不能很好地将几十座竹山开发利用。

  就这样,其收益也让周边各村眼红,有一次,孙岭村孙全忠带着几十个孙岭村村民,去围山村伐竹,被围山村村民发现,全村人拿着篾刀过来拼命,一直追到孙岭村村里面。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遇到了一群不要命的,又缺了理,孙岭村几个长者只好出来赔理道歉,承诺以后不伐他们的竹子,才将事情平息,这也是孙岭村难得输人输理的一次。

  这条路修好了,可想而知,围山村会发生什么变化?仅是一个除夕烧竹子的风俗,便能给他们带来不菲的收益。

  鞭炮呢,鞭炮没有几十年的演变,也替代不了烧竹子的习惯。

  梁三元说的不是这个:“村里人说穷,然自汝大母植桑起学植桑,始至今日,岂能穷乎?”

  不仅围山村的竹山,如刘昌郝家四座土山上的松柏,若再拖上二三十年不伐,仅是木材钱,没有两三千贯也拿不下来。这个还能说等得太久,桑树又需等几年。结果鲁氏手把手的教,整个刘梁村不过几家桑园子,还没有孙岭村多。

  “义父亦想到了。”

  其实这条路修好了,也未必要植桑,但都大喊道,我没本钱,等不起,甚至都不愿动脑子,那怕路修好了,还是一个样。

  刘昌郝也不愿多说,对韦小二说道:“回去,拿钱,吾等去买青砖。”

  不仅买青砖,还要买石灰与糯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