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当初的想法很幼稚,这得沾到一个执行的问题。或如上番,按朝廷规定,乃是十天或半个月轮流一次上番,十天半个月轮流一次,能耽搁多少农活?刘昌郝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韩大虎这是特例,整个尉氏最穷的地方,官府真的无辄啊。为什么庄木匠被活活逼得离井背乡?
即便裁掉四分之三,因为执行无力,情况依然好不起来,朝廷发放的钱粮补贴,多半还是被胥吏与保正拿走,除非保正个个都是韩大虎,但就是韩大虎,也只替各个保丁、保长争取了六成利益,余下四成钱粮拿不回来。有韩大虎终是两样的,如教阅,放在冬月,腊月农活虽最少,也最冷。正月农活也少,都在过春节呢,教头被迫着来教阅,多数皆憋着一肚子邪火,然后冲保丁发作……
先是确定教阅人选。
庄木匠肯定不能去,家里还有一大堆木匠活呢,只好由庄父替代。庄父虽五十多岁,俺算不算丁?王安石也没有怮到非盯着当家的丁壮教阅,否则不要等女真人南下,仅是一个保甲法便能真正催毁宋朝的统治。褚氏兄弟的父亲岁数确实大了,快六十岁的人,身体也不大好,便让褚三哥前去教阅。
赵二灶父亲才五十出头,让赵父去教阅,还有韦父,秦父,张父。
“诸位,朱三郎明天会来。”
这也是权宜之计。
若是手中资金充足,作坊也建好了,十月便可以着手生产鞭炮。不但时间会充足,这时天气不冷不热,做工效率也比较高。效率提上去,成本会降低,等于是提高其利润。
尽管未来有山塘,终是在高亢干爽的山滩上,再于仓库地面铺生石灰,白天打开窗户,透风透气,鞭炮便不会受潮,冬月上中旬先将冬至的鞭炮送到京城,冬至后才入九,惠民河还没有冰封,再将春节鞭炮送到京城。
今年资金不足,只好做一批卖一批,开封地势比较低,水系发达,上下汴水、蔡水、五丈河、惠民河、金水河,全部在开封汇集,正是所谓的卑湿之地。送得早,各店家保管不当,一旦遇到漫长的雨雪天气,要知道所谓的春节鞭炮不仅于除夕放,元旦节也能放,立春节同样能放,更不用说元宵节,时间长,雨雪天气一多,鞭炮必然受潮,出现大规模的哑炮。
才开始呢,名声便臭掉了,那只好往后推。
所以商议的结果,朱三于十月二十六、也就是明天送来契单,吴坊主也于明天送来第一批纸,后天刘昌郝去京城采办其他的原材料,回家后请人,抢在冬月到来前开工。
工程的进度也随着计划来的,否则刘昌郝早将建山塘的人手抽出来建设作坊了,同样的,作坊也于明天竣工。
刘昌郝说:“后天吾便去京城,顺便替诸位买来冬衣被。”
就是他上次说的旧毡毯、皮衣、靴子、毛褐,十月不太冷,况且今年节气略晚,但到了冬月中旬,开始天寒地冻,刚刚好,能带着一些保暖的冬衣被去教场,少受许多苦,但刘昌郝说的不是这个。
“梁永正对吾家虽无歹毒之心,亦无善意,此人表面平和,实则城府极深。”
武兆麟说:“吾知道,小保长。”
保甲法五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五与十是泛数,四人不编保了,或者六七人必须编两保。按理说刘家出了七个人,能编一小保,梁永正却将七人打散,陆续编入原先五保中。但他也不敢做得过火,你是大保长,上番无辄,不上番我能不能揍你,再说上面还有一个韩大虎。
这就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