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真正的开窍(上)(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19-11-07 16:48 字数:10614
郝先讲节气,二十四节气颇有些科学道理的,如小雪大雪,未必会下雪,但进入小雪,有了下小雪的低温条件,进入大雪,则有了下大雪的低温条件,真正冷的不是小雪大雪,而是小寒大寒。
进入立春,春天渐归,温度渐升,但同样的,不是立春这一天会暖和,相反,它也算是一年中比较冷的时候。想要真正的暖和,那叫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一样的道理。
到了种植上,有一个术语叫断霜期。一般长江中下游春分便正式进入断霜期,能将甜瓜从苗棚里拿出来定植。黄河中下游则到了清明节边上,当然,刘昌郝用了地膜,可以提早几天,也不能早到春分时候,眼下刚刚好。
两者区别是用了小拱棚与地膜,可以加快其生长速度,能早三四天上市,长势也会更好一点,用了拱棚,宽地膜,杂草会更少,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这时也会有倒春寒发生,几乎每年都有,一般情况下有了地膜加上草毡,足以抵抗,然而遇到严重的倒春寒,仅用了草毡地膜,还会冻死一大批瓜苗。
真没有清明若大的契单,也有办法预防,准备更多的备苗。其实防的就是清明这段时间,到了下个节气谷雨,已经离立夏不远,有时天气还会冷一冷,但不能称为春寒,也冻不死瓜苗。拱棚优点虽多,也有缺点,更花钱,更耗人力,否则都能拖到正式伸蔓期时,才请妇女过来干活。
是很耗工,这么多人干活呢,整花了三天外加半个上午的零头,才将瓜苗定植下去。
还余下近五万株瓜苗,这是刘昌郝有意留下的,毕竟那时候他还未想过用小拱棚,如他所言,必须得多留备苗。还有一些瓜籽,但犯不着为它们去打营养钵,在大棚里插种、管理,便不要了。
刘昌郝选了近万株留了下来,余下的,他让几名妇女去几个村子叫人过来,你们自己拿,拿多少我不问,但别扔掉,此外,这时天气仍有些反常,下去最好施一些基肥,上面铺一些草秸。
不要钱,都喜欢,几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来人拿了一些瓜苗,但几乎都是种一些留给家里孩子吃的,拿也不过拿几十棵,刘昌郝索性叫人去孙岭村、小姜村、马家村、盖村、黑潭村,甚至李庄等周边村子叫人过来拿瓜苗。孙岭村人不好意思来,刘昌郝直接让张德奎担了几担过去,放在他们村口,我送上门了,你们自己拿。
张父说:“如此好,家家皆有,不会偷之。”
刘昌郝摇头:“不好说。”
为什么他让每户都养一条狗,梁得正帮助刘二胡子变相勒索张大魁,梁永正替梁得正说歪理,后来梁得正打刘大胡子老婆单三娘,说明村里人事仍比较糟糕。
甜瓜还好一点,牡丹接头渐渐到了揭棚时候,放在棚内不刺眼,一旦全部揭棚,这么多牡丹苗,也知道牡丹很贵,关键它又是小苗,容易破坏,说不定就有人看了眼红起歹心。
于是每户人家皆养狗,夜晚轮流带狗巡逻。
天越来越暖和,能在牡丹苗边上搭两个棚子,轮流在棚内睡觉,同时将狗栓在棚边上。
这是悲观的一面,也有乐观的一面,比如这次做工,许多刘梁村的女工表现就不错。有点像此时的宋朝朝堂,渐渐撕成两半,一半在刘昌郝种种刺激下,开始育正,一半在刘四根等人搅动下,越来越歪。
劳力仍没有放回去,重新回到山滩搞建设。前几天,甜瓜最好不要动,但也有妇女的活,山上的杂草锄过一遍,两场春雨降下,又有许多杂草长了出来。
刘昌郝让归二娘将她们一起带到山上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