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千两(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19-11-07 16:48      字数:11812
�的各自更详细的特征,甚至还画了三幅样图。

  但刘昌郝一直没有弄清楚为什么黑猫将草炭与泥炭甄别开来。按照手机一些资料的说法,泥炭分成木本泥炭、草本泥炭、苔藓泥炭、苔草泥炭等类,或者分为高位、中位、低位三大类。且宋朝境内几乎都是草炭,罕见泥炭。

  那么搞清楚了,也弄不来“泥炭”,索性不去想了。余下是选择地点,矿藏储量必须要大,交通要便利,便利便是有发达的水运条件,不能太远。

  刘昌郝选来选去,泥炭选择了润州,交通,大运河汴水。珍珠岩选择了信阳军与罗山,交通,淮水蔡水。蛭石选择了灵寿,滹沱河、永济渠转向黄河。得有大河,才能用船运,换成车,那惨掉了。

  基质矿质有很多,许多刘昌郝暂时用不上,用了“园林三宝”,进行一些搭配,便能满足大多数花木种植的需求。地点容易,都精确到1:20000,连刘梁村、孙岭村与黑水河都显示出来,等于是精准定位。甚至刘昌郝因为不能解释,都不敢标注附近村庄与小河流的名字,只能标注较大的“镇”,以及大型山脉河流,让朱三他们拿着定方位。难就难在矿藏的深度,有的近乎裸矿,有的埋于几十米下面,裸矿容易找,只要找到地点,稍一挖,便能发现。若是深一点,那怕深度超过了二十米,也会变得很困难。

  刘昌郝让朱三他们采用一种粗暴的办法,找到地点后,请人一直到处挖,一直往下挖。

  “刘有宁,你如何知道其地下有各类矿藏分布?”朱三一直想不明白,忍不住又问道。

  为什么要找这三种基质矿,刘昌郝以前就说过它们对花木的重要性,甚至说,有了这三种基质,牡丹退化率不会高于二成,若是佳者,都不会退化,说不定极少数比洛阳那边的还要好。

  想想那些名种牡丹,不要说不退化,即便退化只有二成,放在京畿地带,会引起如何的轰动。

  “万物都有脉理,种如此,矿脉分布亦如此。”

  “此亦有理?”

  有个鬼的理,有了手机两张地图,什么样的矿找不到?

  “其他两处尚可,唯有灵寿,离前线亦不远矣,有许多寨、铺,你们前去务必小心,须两人前往。”

  “无妨,其乃位于真定府边上,至于前线,前方还有定州,且宋辽两国承平时久,最前线或有少许契丹人扰犯,然灵寿实则久安也。”

  刘昌郝点点头,但也不以为久安是好事……

  甜瓜下市后,四个牙人就要立即出发,先找到三种矿,再估算其成本,包括挖矿成本,运输成本,还有路上的过往税,吃拿卡要。回来后,刘昌郝酌情安排开采数量。理论上这几处皆是大矿,只要找到,储藏数量皆非常庞大,刘昌郝是要不了这么多的。特别是蛭石,即便买回来,还需加工一下,才能做基质。

  刘昌郝又说另一样重要的东西。

  “前几天,我们去京城,我在船上说,找到一样物事,可以名垂史册。”

  “是也,是何物?”

  “秋天,你们须安排两人去福建路寻此物,当地百姓将其视为观赏花卉,其名木棉,又曰棉花。”

  “元旦节你说过此物,吾未听闻。”

  “是它,当时你说是木绵,非木绵树之木绵,”刘昌郝拿来纸笔,写了棉与绵的区别:“此花一岁一枯荣,花谢后会结铃果,秋天铃果绽放,会吐出蚕丝般白色棉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