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青玉案(三)(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19-11-07 16:49 字数:12938
�纷纷说道,两个撒泼的妇女立即红了脸,各自休战。
几个官兵特感动,一人捧着茶碗说:“小郎,汝家好家教。”
“你们也辛苦。”刘昌郝说。
忽然后面传来喊声:“刘有宁,刘有宁。”
“真巧……”
“你家许多人,我看到了。”
叫他的正是苏眉儿,但不是她一个人,还有好几个小娘子,后面跟着几个婢女,看穿着,都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此大户,乃是真正的大户。
刘昌郝又看着苏眉儿的头,苏眉儿忽然害羞地红起脸。
在宋朝妇女的发髻不是梳着玩的,一般女孩子未成年前是垂发披肩,真嫌麻烦,会用一根带子将头发束一下也就完事了,就像现在的苗苗一样。到了十五岁便算是成人,须将前额两边头发挽起来,用簪子插上,耳际两边与后面的头发继续披于肩后或两肩前,叫加笄礼,相当于成人礼,又叫及笄妆或碧玉妆、碧玉髻。若是细分,则又分成丫髻、双髻、螺髻等。
碧玉妆留起来,某种程度是一种暗示,我家女儿成亲了,你们快来求亲。
一旦成亲,则是朝天髻或同心髻。
朝天髻是许多贵妇人玩的发髻,因为头发不足,还会买许多假发往真发里塞,能塞出几尺高,有时让刘昌郝看得起强迫症,想上前将她们的发髻拿掉。同心髻是梳时将头发向上梳至头顶部位,挽成一个圆型的发髻,这种髻妆也有些高,不过要好得多,至少能让刘昌郝看得惯,谢氏与刘梁村许多妇女便是这种髻妆。
与同心髻类似,发髻根系扎丝带,也刻意让少量头发垂下,丝带与少量头发若流苏,故称流苏髻,比较调皮,一般是年青妇女才会这样梳妆,如韦小二小妻子卫小娘子,此时梳的便是流苏髻。
宋朝文化影响着契丹,契丹文化也影响着宋朝,有不少妇女仿照契丹人束发垂胸,称为垂肩髻,则属于低髻。干活时用有色的绢缯将头发包起来,称为包髻。教坊女伎宴乐时梳的堕马髻与懒梳髻。懒梳髻介于碧玉妆与垂肩髻之间,刘昌郝只看到过一次,一个漂亮的女伎从马车里下来,向一户豪宅里走去,反而这种髻妆刘昌郝认为是最好看的。
当然,刘昌郝不好问人家,你有多大哪。
但现在看到她梳起了碧玉妆,知道了,与自己二妹一样,新年十五岁,就不知道那个月份大。
我只是看你的头发,为何害羞?
刘昌郝淡淡地问了一句:“你们也来观灯?”
“是啊,莫看御街,去宣德门去观灯,那处灯才叫好看。”
“也是,阿娘,我们尽量快点去宣德门。”以刚才的速度走下去,不到三更天,都走不出这条御街。刘昌郝冲几个兵哥衙哥拱拱手,几人也冲他拱拱手。
他们不认识刘昌郝,看着苏眉儿的穿着,能认识刘昌郝,那就不能小看刘昌郝。一个官兵说:“终是大户人家,有教养。”
另一个衙役吐了一口唾沫:“那是你没有遇到坏的,遇到坏的,就不会说出此话。”
几个小姑娘也在问苏眉儿,好古怪的一群人。但她们不知道,随着她们加入,这一行人就更古怪了。苏眉儿却艳羡地看着坐在刘昌郝肩头上的苗苗,说:“刘有宁,其是你小妹?”
“是也,”刘昌郝顺便替她介绍了谢四娘与二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