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作死(一)(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19-11-07 16:50 字数:12910
�就是两者的区别,在农村,特别是刘梁村这个地方,不打人,早晚会被人打,但同样的打人,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只打皮外伤,一个往死里打。
刘四根婆娘被灌得七死八活,然后发疯地跑回家,换了衣服,就往县城里跑。刘昌郝让她跑,这不是一里路两里路,跑到县城,县城里再派人过来,时间已经拖得足够多了。
几人吃午饭,谢四娘问:“孔押司,你相帮我儿,不怕知县责问?”
“责问是谓必然,然又能奈我何?大不了不做押司。”
胥吏也有一些薪酬的,如刘家纳税,有的名堂如支移、折变,这些钱皆是县里的小金库,一是用来支付“税物、粮”运输时所产生的损耗与成本,一是留作私用,免役法推广后,也从中抽出一部分钱用来支付胥吏薪酬,但总体上来说并不多,“天下吏人,素无常禄”。然而不可小视胥吏,特别是到了孔押司这一级别胥吏的收入,虽无常禄,“唯以受赇为生,往往致富者”。
还有刘昌郝写的那首诗,不是反动诗,它也反应了宋朝一个现象,官员与乡绅共治地方,地方官不得不依靠乡绅与胥吏,按照朝廷本义去征税,税绝对不会太重,那怕熙宁变法后的赋税,问题是上面征了一石税,下面则变成了三石四石税。因为权利不能达到底层,朝廷知道一些胥吏凶残,却徒之无奈,只能说逼急了,拿一两个胥吏开刀用作惩戒。
论权利州级别的一些胥吏,如孔目权利很大,到了县级别,要小得多,其中权利最大的便是押司与录事,一个县最多不能超过八名押司,有的只有四五名。
这是京畿地区的,若是稍偏远的地区,往往知县都需要观看押司的脸色。甚至一半以上知州知县的权利,能生生被乡绅与胥吏联手架空。
拘捕疑犯,本来是快手之责,大不了会派都头(非军营之都头,其相当于捕头)亲自前往,然孔押司主动请求,武知县便同意了。
回到孔押司身上,以薪酬看,做不做押司无所谓,但真不做了,每年损失可不小,不过呢,孔押司也是说卖乖的话,即便武知县知道孔押司有意替刘昌郝挡了两三个时辰,又能奈孔押司如何?我给你七分面子,但你得给我三分面子!
“勿用。”
这是刘昌郝不想事情闹得太大,另外不想受皮肉之苦的,否则,这个武知县明天乌翘帽便保不住了,即便这样,几天后,也休想呆在尉氏。
吃过饭,武兆麟回来。
开始时姜家的人不肯说,但他家人不说,村子里有人会说。
武兆麟渐渐打听出一些消息,姜老汉应当还未死,不过快死了。
刘四根“恩威兼用”,说,会拿出好几十贯钱补偿姜家,此事就算揭过。若不然,任由你家闹出,其后果自负。
不是死了一个人,死了好几个人,刘四根呢?人家照样平安无事,况且是几十贯钱,姜长源的儿子心动。两家大约和解了,武兆麟说:“其子真不孝。”
“不是不孝,皆被刘四根吓住。”刘昌郝说,他要的也不是姜家人上告,而是姜老汉快要死了这个事实。不管儿子告不告,姜老汉是被刘四根几个儿子打死的。
刘昌郝让武兆麟吃饭,又将杨明、张德奎、秦瓦匠叫来,一一嘱咐,待会去县城时,他会将武兆麟与王大树带上,然而秦张二人不能去,块头太大,正好坐实了横行乡里的说法。
随后带着孔押司三人转悠。
孔押司问:“此是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