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茂材异等(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19-11-07 16:50      字数:12702
��易额便会达到十万贯甚至更多。总之,宋朝发展到今天,也不仅是刘梁村这样的贫困山村,同样造就了无数有钱人家。

  “刘有宁,若是你家能生产提花,又会节约很多钱。”

  刘昌郝采购了许多彩帛,绫罗绸缎,有印花的,有刺绣的,有提花的,提花的不多,但因为贵,却占了不小的比例。

  “这个再说,明年扩大甜瓜种植面积。”

  别看这次棉花引起无数人关注,但将人工与其他成本除掉,真心没有赚多少钱,其利润也远不及甜瓜。但也不能说棉花没好处,若是没棉花,上次朝廷不会那么重视,也不会很快派陈绎与石得一过来,自己多半会被花家收买的两个衙皂给活活打死。

  开始种红花草,又种麦子。

  两块田,一块一亩半,一块一亩,皆是用隋大郎带来的官尺丈量出来的。

  “施如此多肥料?”隋大郎惊讶地问。

  故化肥一二三打趴了农家肥。

  农家肥不发酵,肥力有限,有的还会带着病菌与病虫。发酵,太麻烦。

  并且按照标准施肥,那怕种麦子,都需要施数千斤有机肥,数量大,普通人家根本筹集不了这个数量,用钱买……一旦用钱买,其结果只有两个字,严重亏本。

  不但是肥料,刘昌郝还刻意打造了几个简易的人工打穴机,以便做到精准播种,但这是麦子唉,即便是精准(又叫精量)播种,想想一亩需多少粒种子吧。

  不但如此,之前还用了沼液浸种,现在哪家有沼池?

  隋大郎都看呆了。

  “隋郎君,故我说此法不可推广,不但现在,往后去,还有一些手段,普通人家根本做不到,或者舍不得。”

  但即便如此,产量还会有限,与种植方法无关,刘昌郝几乎是按试验田标准去种了,“地力”也没有问题,肥料更没有问题。至于病虫害,刘昌郝将麦田一分为二,便是有意防止病虫害的,主要的还是种子。没有好种子,即便用机器来进行精准播种,产量高的也有限。

  当然,只要不碰到病虫害,放在宋朝,那将是一个惊人的产量。

  徐四郎也在观看,他问:“不能推广,为何种之?”

  “开拓世人的眼界,让世人知道,原来粟麦也有这样的产量。”

  “产量会有几何?”

  “会很高,高的出忽你想象。”

  这种播种,若是种子能跟得上来,又未遇到病虫害,其亩产能达到千斤以上!即便宋亩小,宋斤大,也有七百多斤,但种子跟不上,刘昌郝也不好说,只能说先种着。

  随后开始移载花木,植棘墙,伐桑育桑苗。

  棉花到了尾声。

  许将亲自来到刘家。

  这个刘昌郝也知道,陈绎治司农寺胥吏盗库钱,因为牵连颇广,陈绎查着查着,有些担心,于是收手,被政敌攻击,与中书检正张谔皆论罪。于是还归翰林,听候处理,以许将替代开封府尹。

  许将也不错,至少对刘昌郝很是赏识。

  但刘昌郝也不知道,因为许将资历浅,上位后许多人不服气,然后治理太学虞蕃诉讼案时,放了许多无罪学生,蔡确与舒亶趁机构陷,将许将父子抓入御史府,过了一个多月才释放,贬知蕲州。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