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卡普里维的离去(2)
作者:星光破裂      更新:2021-01-26 18:25      字数:3111
��在这1年内就能取得重大突破,自己的硬式飞艇的内部框架和之间的张力线所需要承受的的应力的计算就需要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进行2年左右的计算才能完成,英国人想要自己搞那进展绝对酸爽。

  德国人有礼有节,维克斯公司只能乖乖接受。然后坐等德国人交货。不过英国人也不是干坐着,在等待的这个时间段里。英国人也开始建立自己的飞艇研究团队,准备之后飞艇交货后将其里里外外研究个透做准备。

  40马力的发动机制造技术连同一条生产线一起出售。两笔生意一共能为约亨带来近百万英镑的收益。这些收益会继续投入新技术的研究中去,产生的良性循环是约亨愿意看到的。

  尤其是对飞机的技术研究的投入,的确,现在bmw能提供的60马力发动机已经远远超出历史上莱特兄弟的那架飞行者一号的个只有可怜的16马力的发动机了,但是问题是虽然功率大了,但是重量也高了。

  功重比较低的情况下,作为飞机发动机依然不是那么合适,虽然在制造了不少木头架子积累了大量滑翔机的飞行数据,但是想要依靠飞机自身的动力进行飞行,估计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但是根据bmw的研究进度来看,约亨应该不需要等待太久。

  不过1899年上半年传来的并非都是喜讯,帝国首相卡普里维在6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68岁,虽然与历史上不同,卡普里维度过了自己的68岁生日,但是依然没有能够摆脱命运的惯性。

  在任9年,作为帝国第二任首相,和皇帝腓特烈三世关系良好,深得器重的卡普里维,虽然没有前任俾斯麦那样有着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帝国经济和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有着杰出的贡献,而且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以德国实业巨头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和工业容克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利益结合体和政治力量。

  而这一股政治力量在帝国的政坛开始拥有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为帝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政策的推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并且在他的任上,德国也取得了外交、殖民对外贸易的一系列成功,因此在腓特烈三世的授意下,为其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葬礼,向这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首相的致敬。

  卡普里维去世后,帝国需要一位新的首相,原本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是非常合适的接任人选。然而刚刚接手国防部没多久的亲王殿下要是一离任,国防部又交给谁管?德国可不是政坛一团乱的法国,尽可能保持人事变动少也是维稳的重要一环。

  最终腓特烈三世决定让外交大臣阿道夫?赫尔曼?马沙尔?冯?比伯斯坦担任新的帝国元首,而他原本的外交部长的位置则由伯恩哈德?海因里希?马丁?冯?比洛接任。

  在约亨看来这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原本应该在历史上与1900年担任帝国首相的比洛和自己的下属的位置正好掉了个个。不过约亨对这个变化乐见其成,因为比洛是一个反对帝国海军扩军的家伙。

  这个在历史上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第二个俾斯麦的帝国首相一方面推行向外扩张政策,另一个方面却和俾斯麦一个调调的认为帝国不需要强大的海军,不过还好的是这位首相反对建设海军的原因不是害怕激怒英国,而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同时拥有最大的陆军和最大的海军。我们不能削弱陆军,因为我们的命运将最终在陆上决定。”

  典型的陆军主义者,在德国海军现在占据大量帝国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如果让比洛当上帝国首相难免不会受到施利芬的影响。

  而且比洛虽然在任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他的性格和威廉二世有很多共同之处,尤其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