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提前(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1:58      字数:2293
多多。”

  “这些墨吏。”

  “程公,但你也要想一想,他们是吏也是差,虽朝廷说这种吏差得用大户人家的人,可实际有多少胥吏是大户人家的人?他们一无薪酬,二无福利,能不伸手吗?”

  程勘无言。

  这也是弊病,但能开薪酬吗?全国多少衙前差役?

  事实能不能开,能开,但必须朝廷财政健康,制度进一步完善。

  “程公,小子献的那个冶钢技术如何了?”

  “本官交给了朝廷,归作院掌管,本官不便问。”

  那是初步的技术,还得要进一步研发,王巨在纸上也写得十分清楚。毕竟一个小规模生产与大规模生产是两样的。

  可能作院在研发了,可能这几年事儿多,作院没有得到朝廷的拨款,于是没有研发。

  但程勘在延州看到朝廷运过来的器甲质量并没有改善。

  相反的那个小寨子在王巨离开后,还在陆续改善技术。他也好奇,花了九十贯,买了一把最好的桃溪剑,听说这种剑在京城都卖到两三百贯钱,那么好在什么地方,于是用朝廷的提刀与桃溪剑对砍,结果一下子将那把提刀崩出一个大豁口,桃溪剑却安然无事。

  两者质量差得太远。

  还有呢,这小子献的马策颇有道理啊,养马干嘛的,还不是强军,组织一支强大的骑军,自己上书朝廷,可没有了下落。最悲催的是轻泥怀侧。

  自己在延州很努力,却让司马光一次次地谩骂,程勘便有些心灰意冷。

  这件事他显然不想提,于是说:“本官喊你前来,是通知你一件事,本官打算中元节(七月十五)过后,七月下旬便举行秋闱。”

  “这么早?”王巨惊讶地说。

  一般宋朝科闱得到九月过后,正好农闲下来。冬天的事也不多,然后送到京城。正月参加省试,这得改卷子,放榜单,因此得拖到二月下旬才能举行殿试,三月东华门唱名。落榜的人赶忙回家,虽说耽搁了春耕,但还来得及抢上夏收。

  程勘整整提前了两个月!

  “你想晚一点?”

  “小子无所谓,早一点对小子有利吧。”

  “那你去吧。”

  程勘将王巨喊来是好心,事情结束了,你也别要再折腾了,安心读书吧。而且说了时间,让王巨早点准备。延州教育落后,今年只给了八名举子的名额。

  实际与往年相比,也不算少了。对王巨能不能中举子,程勘就从未怀疑过。就是中进士,他都不怀疑,甚至认为明年王巨有九成五的把握唱名东华门。

  信心很足啊。

  可是东华门外被唱到名的人也分等次的。

  因此让王巨做好准备,中举子还不行,得中解元,这样便有了更大的信心,在省试与殿试冲击更高的名次,非是第五甲,非是第四甲,最少是第三甲,第二甲。至于第一甲……那个……那个……谁都不敢说。

  虽然程勘很想,若是冲进第一甲,那会给延州学子带来多大的信心?

  王巨没有回去,而是去了李家。

  “外父,那案子已结了,吕家大郎被大理寺判秋后问斩,丁家父子、伏小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