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古怪的字(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02 字数:2594
��州学县学名单,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玉扣纸不打算卖出去,而是先捐献给他们。王公,能否写一篇文章做一个凭证?”
“这个好啊……”王琪乐道,一是会沾文彦博的光,二也是多少替自己扬一下名,分一点教化之功。作坊也会沾到光,这是不花钱的拉保护伞。不过李贞这次算盘打得有些失误,因为赵曙马上就要报仇雪恨……
…………
“真是奇怪的字。”赵顼说道。
王巨正在练字。
科举结束了,就等着放榜了。
如没有意外,应当能中吧,第一甲王巨不大指望了,但就看是第二甲还是第三甲,这都是王巨能接受的,其实就是第四甲王巨也能接受。
要知道他来的时候,都打算来一个一考二考三考。
现在能考中,还不满足吗?
另外就是这次殿试他发挥还可以吧。
因此王巨也放下了。
前世与这一世相差不大,有的人进了大学就开始放松了,实际大学里学习同样关健。有的大学毕业了,继续在学习,那些人可能就会成为真正人才专家。
还有的人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随后养家糊口,学过的东西也就忘记了,进入凡人生活,这些人还是占着绝大比例的。
现在也一样,大多数考中了,谁还有那个心思继续温习经义诗赋?顶多当成消遣时写几篇时文。只有极少数人,如张载,继续在温习经义,试图从经义里找出一条救国治民之术。
对老师,王巨万分尊重的,不过他不赞成。救国治民之术,不在经义,而在这个士农工商,而在数学,而在科学……
于是他也彻底放松了,偶尔带着弟弟妹妹出去溜达溜达,如果不是赵念奴身份有些特殊,与这个姐姐散散心,也不错。
不过眼下写的字确实古怪,有的象竹叶,有的象砖头,有的象蝌蚪,有的象古藤。
赵顼看了讶然。
“殿下,我看了欧阳公那几篇奏章,记忆犹新的乃是他书法。”
“字是蔡襄写得最好,文公他们也不弱,至于欧阳公的书法嘛……还行吧。”
赵顼忽然古怪地笑了出来:“本王明白了,你是说欧阳公那几篇奏章除了书法,别的一无是处……”
王巨笑笑不语。
这中间有一个心态问题,赵曙想法不得而知,但赵顼应当是反对濮仪之争的。
为什么?
这就有一个时代局限性,比如王巨抄袭的那两首小令,放在宋朝,绝对胜过了苏东坡大多数词,然而在后世,就没有多少人重视了。
看问题,得放在那个时代去看。
讲孝先讲养育,不仅是生育之恩,还有抚养之恩。在这时代生育难,抚养更难。
在云岩县时,王娩看到一个妇人在卖女儿,与王娩差不多大小,王娩很可怜那个小姑娘,王巨没有买下,只拿出五贯钱给那妇人。但那妇人打听到王巨身份后,死活要将女儿送给王巨。王巨却拒绝了,因为象这样的人家太多太多,无法救。
为什么那妇人要送,养不活哪,女儿送给别人,当真舍得?可送出去,说不定还能给女儿一条活路,特别送到一个好心人家。宋朝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