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小知县(下)(3)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03 字数:3614
的,河北地势平坦,虽然两国联盟了,但不防范的话,万一辽军南下呢?
这个数字并不大。
关健是陕西,陕西各个兵力统计达到了惊人的四十五万!
真正的禁兵只有十几万,想多也多不起来,河北与河东二十来万禁兵,陕西的十几万禁兵,还有荆湖南路,巴蜀,岭南都必须得有禁兵驻守,京畿要不要禁兵拱卫?
余下的就是各种蕃兵,保捷军,厢军,以及义勇,现在叫勇敢军或者其他了,以及弓箭手与壮丁。
一百余万丁壮,三十万各种兵力,还有十来万差役衙前……比王巨想像的严重啊。
韩琦与欧阳修、曾公亮也不是傻子,况且曾公亮还著了一本《武经总要》,司马光看到的问题,他们同样也看到了。可是财力有限,主要爱灾区一是秦凤路,秦州,二是环庆路,庆州。
秦州受害的人乃是熟蕃,“非我族类”。另外入侵的人主要是禹藏花麻以及其他投靠西夏的西使城一带的蕃人,西夏军队数量很少,一是为了抄掠人口财富,二是为了投名状,这个危害有限。环庆也不行,边境打空了,不敢骚动。
于是将重心放在泾原,可以两边支持,下诏将泾原路义勇定为勇敢军,为三等军士,月给差奉钱五百到一千,勿编营,每季到渭州集训。为什么到渭州,一是练兵,二是练长途跋涉的能力,这种长途跋涉的拉练,更容易将军队组织成形。
用意也不错,可这个五百到一千钱能做什么?还有克扣呢。
下面抱怨,上面也在抱怨,下面抱怨待遇差,上面抱怨国库空空如也。
所以有了赵曙与韩琦的这番对话,赵曙问:“天下金谷几何?”
韩琦一一应对。
赵曙便问:“冗兵之费,倍于昔日,为何?”
韩琦语塞了,老人家,三丁刺一,能不冗吗,我只说的试点,你倒好,来一个全面执行。因此没有答话,欧阳修在边上答道:“自西夏抄掠以来,边臣广为守备,既增置军数量,则岁费益多。”
赵曙不大好说了,三丁刺一,也有自己的错,于是说道:“祖宗绥怀如此,尚有倔强者。”
韩琦模糊地说了一句:“国家意在息民,故示大体,含容之耳。”
这件事便算是过去了,但不能追究下去,为什么如此,宰相之失也!不要怪赵曙,这一年多来,国政九成是他与欧阳修、曾公亮决定的,与赵曙无关。
这就逼得韩琦进一步对赵曙妥协……
赵曙开始做另一件事了,让大臣议他父亲赵允让名份。司马光立即写了一份议书,什么话也没有,按《仪礼》来,赵允让为濮安懿王,赵允让正妻为谯国或襄国太夫人,生母为仙游县君。
王珪看到赵曙不乐意,便说再让一步,可以尊赵允让为皇伯。
吕公著说,真宗以太祖为皇伯考,那是太祖做了皇帝,不能加上濮王。
皇伯考,做梦吧,赵曙沉着脸不说话,有人明白了,何中书说,当按汉宣光武故事,称其父为皇考。
这个不错,赵曙让韩琦按照何中书的意见写诏书,韩琦正准备书写。
曹太太一听急了,赵允让做了皇考,俺丈夫往哪里搁啊,亲自出了手书,责问韩琦。
范镇便说了一句公道话,光武是尊他父亲做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