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倚仗()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12      字数:3167
  www.biqugle.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韩琦出了皇宫,长吐一口气,又道:“吾听闻皇太子大热天里,衣冠端正,不尝用扇,王陶为侍读,皇太子每每执弟子礼。孙思恭授孟子,其能举一反十,又事太后孝谨,能克己,俭朴,谦逊。如此,我大宋又会中兴矣。”

  话外之音,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

  不仅能使国家在未来平稳过渡,还替大家找到了一个好官家。

  但作为韩琦本人,也确实不想宋朝再出现一个赵曙了,这几年首相当得看似风光,却在是火坑里烤啊。

  不过赵顼本来应当是一个好皇帝吧,孝顺,纳谏言,恤民谟,俭朴,聪明,上进,这些本来就是一个好皇帝的先天条件。缺点就是性子急,等不得。

  然而也不要紧,可以慢慢磨勘,就象赵祯做皇帝,开始兴冲冲地每天批奏折批到三更半夜,休夜一两时辰,又开始早朝,结果半年下来,累昏倒过去了,可是大臣不理解,反而上书劝他,官家,你不要好色哪,赵祯又昏倒了。最后赵祯脾气岂不是慢慢改过来了。若不是军事拖了后腿,赵祯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君王。

  到了赵顼手中,陕西情况渐渐改变,不那么被动了。这对赵顼都有利,但别留下那个黑窟窿啊,一个性子急,再加上黑窟窿,再加上一《 个怮相公,宋朝开始跑马了。

  不过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未来发生的情况,更没有想到王安石会迅速上位。

  韩琦又说道:“东宫名位已定,诸位。西方却未平定。那个郑国渠。你们如何看?”

  这些人一边走一边议论。

  有的说这几年国家灾害多多。财政困难,切不急着兴修,王巨不是说过吗,那就让他带着胥吏下去看看,先做一个评估再说。

  有的说王巨是纸上谈兵,不可相信,即便修,也不能让王巨主持。得派一个老成的官员下去主持兴修。

  有的说即便兴修,也不能用战俘,当立即释放,虽然西夏国主死了,然官家同样病重,国家多事之秋,务必以和为贵。

  不过也有部分人认为可以试一试,修不成那是过,但修成了那就是大功。

  想一想,一旦陕西出现上万顷良田。不管这个粮食在谁的口袋里,那怕就是在奸商口袋里。它也在陕西,比如关中粟价一斗十文,那我出二十文可以吧。

  但需要用粮时,若是从后方将粟运到前线,需要多少文,少则四百文,多则一千多文,包拯下去计算了这个成本后,差一点捶胸顿足。

  这倒也罢了,关健这么贵的金粟还不能吃。官商勾结,往里面搀沙子,搀泥巴,甚至用腐败五六年的霉粮充好粮,售给官兵。

  所以王巨说,岂能用地价估算造价?

  因此重修郑国渠宜早不宜晚。这些年,好多事,本来都说好的,结果大家吵来吵去,什么都没有办好,但没有办事,钱呢,还是不见了。办了事,挤一挤,也就那么一回事,但办了事,就起到效果。

  特别是张方平,那是大力支持的。他当场算了一笔账,如果真的能修好,就打算马马虎虎,一万顷良田,可能得田没有一万顷,然而其他的耕地却得到灌溉,也变成了上田,一被拉得一万顷,算是规模不大了。如果再推广那种移载法,或者说推广不起来,这些上田,一亩两石半还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