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资格(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13      字数:3160
/>
  葛少华一笑。说曹操曹操就到,葛少华在收拾行李,全二长子带着几人进来:“大郎,我查出来了,那个李员外有一个侄子也是官员,好象在南方担任着推官之职。”

  “这个也要查,此外这些人家有什么动静,家中有何后台,以及他们以前做过些什么,原来实际耕地多少,还有其他什么产业,一一给我查清楚。”

  “好来,对了,那些人都在造你的谣。”

  “也要盯住。”

  “好。”

  葛少华说道:“还好,这里是关中,还是长安的西北边……”

  这便涉及到一个问题,宋史上常说的朔党。

  为什么反对王安石改革呢,为什么有不能用南人的说法呢,主要就是利益,一是改革动了北方权贵的利益,二是自发地维护北方人在顶尖士大夫中的数量。

  但这个北方不代着所有北方,朔党更不是指山西。它的范围大约是山西东南,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这一片地区。宋朝开国之初时,主要的立功权贵就分散在这一地区。

  因此这一地区权贵受惠乃是最大的。

  至于关中,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就是有一些权贵,也多在长安一带,郑白渠涉及到的数县不多,即便有,也不是那种顶尖难缠的。

  不然这一回还真有点不大好办了。

  但那也无妨,王巨可以换一种策略,当然,那必须付出更大的妥协。

  “难怪欧阳公贬出京城,说了一句,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其实不仅是八个字,在它们前还有四个字,无执政者。

  也就是手握国家权柄的人,如果想将天下的恩惠归给自己,那么相应的怨恨又推给谁?

  或者这样说,一个执掌天下大权的人,都想别人说他好话,不说他坏话,可能吗?

  再往深处说一句,一个执掌天下大权的人,不做事便罢,一做事便有人喜,有人怒,但只要给别人好处,只让大家欢喜,那可能吗?

  “子深兄,你可知这句话的出处?”

  “据说是王曾讲的。”

  “是他说的,背景是吕夷简将范文正调到京城担任开封府尹,范文正于是利用这个机会,画了一张百官图,吕夷简将范文正贬到饶州。但当时朝堂还有一个资历比吕夷简更深,才德兼并的名臣,那就是王曾。范文正便上门责问王曾。为什么你能容忍吕夷简这个奸人小人。王曾便说了一句。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这句话让范文正感触很大,所以才有了他后来与富公的一段对话,大笔一挥,能让一家人哭,但不能让一路人哭。”

  “王曾公说得有道理。”

  “是有道理,仁宗前面几大重臣当中,论才能当以吕夷简为第一。但加上操守,几乎无人能及王曾。范文正操守超过了,才能政绩却远不及之。”

  “欧阳公诚为可惜也。”

  王巨无语了。

  不要怪后人,就连自家的门人也这样想,他说道:“子深兄,是不错,王曾公当然有资格说这句话。”

  “欧阳公与韩公也有资格,若非他们,当年太皇太后与先帝矛盾就能激化。”

  “子深兄,我只说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