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〇章 一句话(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16      字数:3750
点,那么国家财政就能渐渐实现初步的盈余。

  赵顼也默然,千头万绪的事太多了,要命的是他不知道用什么人。

  “人才哪。”

  “人才倒是有人才,比如王素,李肃之、李籍、李承之兄弟,以臣之见,皆可以担任一方转运使。”

  国家现在愁的就是钱,因此三司官员与各种转运使的人选最为重要。

  “又是世袭!”

  “是人才,就不能问世袭,”王巨说道,这几人要么是王旦的儿子,要么就是李迪的子侄。但确实在地方上做得不错。真论起来,赵顼现在所重要的韩吕,倒罕有人能及上这几人。

  王巨又说道:“陛下也切记,这个世袭不能再提了。真不行,臣让家中的傔客去郑白渠解释一下吧。”

  “王巨,吕惠卿如何?”

  “吕惠卿……”王巨犹豫了一下。这家伙心思真的不简单,看到赵顼对自己重视,刻意挑选赵顼前来,他与自己议论世袭,一下子便将赵顼吸引住。因此赵顼开始关注这个人,偶尔也交谈。

  对于现在赵顼来说,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吕惠卿,那都会产生致命的诱惑。

  但吕惠卿如何呢?不得不承认,乃是一流的干臣。然而是好人还是坏人,王巨也有点说不清楚。

  “陛下,上有所爱,下有所喜,故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许多隋朝大臣事隋炀帝时以谄媚为任,但事唐太宗时却以耿直敢言著称,正是此故。国家财政困窘,最重要的便是财政。但陛下切莫急躁,特别陛下乃是君王,喜怒哀乐切莫摆于脸上,否则下面官吏为了迎合陛下需要,一起敛苛百姓,以得财为政绩,那么就会害了百姓。特别是一些贫困百姓,更要戒令官吏不可苛之。”

  估计司马光能听到王巨说出这番话,能惊到一地大牙。

  然而赵顼未必能听进去,不要说赵顼了,估计就是换赵祯来,看到这个国库,他也会急得吐血,不会淡定。

  特别悲催的今年的事还很多。

  山陵要钱,皇帝即位要钱赏赐,然后郑白渠又要花钱,然后河北旱灾来了。

  虽说王巨那两策在执行,但不是马上就能得功的,一个坊场河渡最少得五六年,才能完成一个大模样。裁兵之举,不到年底是休想完成了。但这些兵裁下去还要安置,因此在前两年得计不大,最少过了三四年,才能完全得计。

  同理的还有种谔,他脸红脖子粗地吼道,俺们只花了五十万贯钱。

  想一想大顺城。那么节省。还有了好几百万呢。虽说杀俘敌兵更多。但得了西夏一州之地么?

  然而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

  大顺城之战,只得了一个疆砟堡,就是这个疆砟堡王巨还解释了大半天,又造成了既定事实,蔡挺才同意的。失去疆砟堡如何与失去绥州相比?西夏人必来报复,未来又会兴起大战了。

  就算西夏人开始怂了。

  以后要驻军,要修堡,不能就两堡城吧。这后续的花费才是真正的花费。

  不过还好,王巨进京也有两个月了,一些坊场也拍卖下去,而且与王安石的不同,王安石是三年一拍。王巨延长到五年。为什么是五年,就象当官一样,想要出政绩,没三五年是不行的。坊场河渡更是如此,三年时间都短了,因此改成了五年。时间一长。感兴趣的人大户才越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