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谣传(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18      字数:3224
�的就是黑心话,大伙都是乡里乡亲的,河对面都涨到二十文了。”

  这一说十几人心里都有些发慌,林老三说:“我们一人来十斗,扛回去。”

  “那可是不少钱。”

  “给你交子。”林老三抽出一张五贯的交子。

  “交子要兑换的,一贯交子只相于五百实钱。”

  “你是骗我们财吧。”

  “林老三,我那敢骗你的钱,不相信你去问一问。”

  十几人大眼瞪小眼,这玩意儿他们还未用过呢。其实就是一贯交子换五百钱,那也是好的,至少这个春荒能熬过去。

  “我问你,陕西营田使你可知道?”

  “陕西营田使?你问他做什么?”

  “你真知道啊?”

  “大顺城之战你可知道?”

  “知道,是蔡公与王知县打的,将西夏人杀惨了。”

  “就是那个小知县,现在不是知县了,在主修郑白渠,他就是陕西营田使。难道你想搬到陕西去?”

  “啊。”十几人额头上冒冷汗,敢情自己打劫真会挑主。

  “怎么啦?”

  “这个交子就是他给的,说是下来看河。”

  “明公要治河啊,”那两个伙计高兴地跳起来。朝廷那有钱帛治河哦,王巨只是下来看一看。但两个伙计与林老三他们搞不清楚,特别那两个伙计喜欢听说书,这说书说的能信么?

  “你们在哪看到的?”

  十几个汉子支支吾吾。

  他们在交谈时,王巨四人已进了大名府。

  几人先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又来到一个酒楼点了几个菜准备吃饭。

  这时王巨听到隔壁一个绅士说道:“看来官家苛薄啊。”

  这个不奇怪,宋朝言论很自由的,包括赵祯被戴了绿帽子,也被百姓广为流传。

  然而王巨却奇怪的竖起耳朵,现在不是几年后,现在变法还没有开始呢。就是坊场河渡伤害的顶多是那些胥吏的收益,与普通乡绅无关。相反的,有能力经营的,反而是得益人。

  另一个绅士同样不解问:“为何?”

  “听说官家下了诏令,从此以后,宰相与皇太后只能恩荫四人,执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与东宫三师三少只能恩荫三人,余下的重臣只能恩荫两人或一人。先帝丁期还未满呢,便如此苛待大臣了。”

  “这位兄台,国家冗官,官家裁减官员数量不是一件好事吗?”王巨扭过头问。

  “小哥,你懂什么?养一个职官能花多少钱哪?这是官家的仁慈。那么多宗室子弟呢,听说都将内库花空了,省一省,得养多少职官?”

  还能这样说啊?王巨啼笑皆非,又道:“不对,我听说几代官家都很节省。”

  “官家再节省,也比我们强。”

  “但好象许多士大夫奢侈远胜过官家。”

  “小哥子,你是什么人哪。在胡说八道。”

  我们倒底谁在胡说八道?王巨不作声了。扭过头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