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下)(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20      字数:4423
��仁政,但没有钱帛,用什么来仁政哪?”

  “没想到啊,没想到。”

  “子由兄,你能关心国家前途,很不错了,至少我感觉你比富公高尚。”

  小苏啼笑皆非。

  “但也不能怪你,你不知道真相嘛。因此国家当务之急,是将这个积欠填补上,使国库略有盈余,这个道理与置兵一样,我可以不穷兵黜武,但不能不备武。”

  “敛财是对的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不好意思,最后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对的。但准确的做法,就是以后如何矫正。我再说桑弘羊,本来这是一个容易遗忘掉的名字,因为介甫公变法,这段时间屡屡提起,都说是小人,奸臣。然而子油兄,若无桑弘羊,汉武帝后期的经济能恢复过来吗,若无桑弘羊打下的基础,能有昭宣之治么?霍光很了不起,但将他放在汉武帝后期的国政当中,看他会不会有良策,将财政转好?但我为什么说他了不起,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及时地将桑弘羊变法中的一些弊病收了起来。你我现在资历浅,地位低,暂时不是你我的舞台,因此何必急之。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参与,不是争执,不是吵架,而是观看,思考,以便几年后你我同时成长起来后,大家联手,学习霍光那样,及时的将变法中的一些弊病收起来,等到国家财政转好,将一些真正属于真正敛财的法门,慢慢地杜止。这才是智者所为。”

  “可我在条例司哪。”

  “放心吧,你屡屡反对介甫公,介甫公还会让你呆多久?”

  “但你也到了条例司。”小苏又让王巨说得气乐起来。

  “别说,我正苦恼着呢,看如何能谢拒这个职位。”

  “你也不参与?”

  “现在参与了,以后有什么资格参与到收当中?难道让我做两面派,那种没节操的人?”

  “哈哈,”苏辙与张载同时乐了。

  “然而我不参与,但我对介甫公表示理解。实际子由,有的我也在做了。”

  “这个我知道一些。”

  “还有你知道的,却想不到的。”

  “何?”

  “比如南方的木棉,大家看到的是我替朝廷敛财,然而随着南方开发,人口就会向南方转移,并且是自发地转移。这也是疏散人口压力的一个办法,并且我还在思考其他法门。”王巨道。

  这就得要感谢宋朝了。

  因为宋朝内治政策上比较开明,没有闭关封锁,也不禁止人口流动,所以人口对流动不排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南宋一度将市舶司置到马六甲海峡。

  否则就是有了好办法,百姓在闭塞的政策环境里,本来就是一个思念故土,不愿意离开家园的民族,那么只有强行迁徙,强行迁徙会有多麻烦。看一看曹操强行将汉中百姓迁到关中的结果。

  再看看唐朝多次发出诏令,鼓励百姓迁于宽乡,有没有成功?

  强行迁徙的代价太大了。

  但这次南方迁徙一旦成功,那么它就是一个极好的试范,会起到无比的作用。

  小苏讶然道:“难怪介甫公下诏令,责令福建路南方各州,将下五等户迁往广南。”

  “责令?”

  “刚下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