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楚怀王(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23      字数:4349

  木棉司的统一,葛少华成了木棉司一个基层幕属官。但这个蔗糖,王巨没有让三司插手了。薛向暂时未搞清楚,同样也没有提出要插手。

  赵度依王巨的嘱咐,找到海客,这一条乃是关健。

  宋朝周边国家受中原影响,比较开化,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但吕宋那边就比较落后了。然而向南开化的地区都是海路一带,天竺没有蔗糖,不缺少相关的蔗糖制品。也就是说蔗糖真正市场,还是王巨心中讨厌的那两个国家,高丽与倭国,或者一部分会从高丽流通到契丹。

  但新的问题来临。

  那就是外贸的走势,不是后人所想的那样,宋朝发达,航海每年会为宋朝赚n钱帛。原因简单,这些国家远比宋朝贫困,就是宋朝货物多,上哪儿弄来钱购买?因此是宋朝卖出的少,买回来的多。

  并且导致大量铜币与金银外流,金银外流到大食那边,铜币流失到辽国、高丽、倭国与南海诸国。这一条就是许多宋朝大臣都没有弄清楚,以至不久王安石就上当了,在宋辽货币战争中大败特败。

  可能到了南宋时要稍好一点,但眼下的宋朝就是这样。不过王巨对它看法还是赞成的,是有一些货币流失,可这个交易从买卖交易到运输,到生产,它养活的不仅会有许多外国夷人,同样也养活了许多宋人。

  或者象后来某城市,说大陆买的货物占挤地皮多少多少,能那样算吗?后面的拉动才是真正的大头!说句不好听的,后世他临穿前仅是一个春节去倭国采购产生的价值,就足以让倭国生产一百台战斗机了。

  后世与他永远是两个时空了,但可以借鉴的。

  赵度打听后,同样也察觉到这个情况。

  不是不能卖,关健如何卖?倭国就那点物产,没办法交易了。

  于是王巨写了一封信,一是让海客去了倭国后,顺着火山寻找银矿,让倭国提前将银矿开采出来。只要有足够的银子,那么宋朝货币紧张局面就会改变。

  一旦宋朝货币不紧张了,以宋朝的经济发展,那会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其次就是让倭国伐木。

  实际倭国与宋朝交易,木材也早就是大头,但现在多是一些名贵木材,制成板材后装上船的。王巨信上却是另一种做法,便是让海客制成木排。顺着季风。用船拖到宋朝。

  但这一拖。以现在的航海情况,同样要摸索,不过也不难,而且不仅是蔗糖,还有其他的商品,海客苦逼的就是倭国没有交易的物品,而宋朝一年所需的木材数量是惊人的,一旦将这个市场打开。交易量激增。商人逐利而行,况且这个利润可能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只要提醒了,会有很多聪明人想出办法。

  而且王巨利用职权,正在研究可靠的指南针,甚至想弄出来一个宋式六分仪。

  有这两个物事辅助,航海将会变得更安全。

  但交易量一大,再运到杭州,成本等于无形提高了许多。这也是王巨提出于密州置市舶司的原因之一。

  第三就是火药产量激增,硫磺需要量每年几乎以百分之分的速度增涨,而硫磺来源依然还是琉球群岛。以前那个需要量无所谓,不过随着需要量增涨。这个成本也不得不考虑了。

  不过现在还没有那么急迫,王巨就没有写奏折,赵顼与文彦博问了,王巨索性将轻重利害关系说了。

  “密州离契丹太近,”韩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