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担心(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23      字数:4396
�!”

  “嵬名山投奔我朝那一年,我朝正是困难的时候,就连河北灾民,朝廷都无法赈济,由他们自生自灭。西夏那边同样困难,而且比我朝还要困难,大顺城惨败,李谅祚受伤病死,小国主即位,国内又受到了特大的旱灾。故西夏无力出兵绥州,只派了数万兵马来救援,但被种谔击败了。拖到今年,西夏渐渐喘过这口气,也开始打收回绥州主意了。他们如何收回绥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强行收回,但把握未必很大。我朝官兵非是庆历初的官兵,况且边区又置了那么多战斗力强大的保捷、蕃落与弓箭手。第二种方法就是巧收。”

  “巧收!他们想利用我朝大多数士大夫想求和的心态,提出这种看似可行的方法,果然,我朝同意。如非郭逵与赵禼机灵,依朝廷诏书,将绥州所有砦堡焚毁,嵬名山一万余帐迁于延州境内,那时我朝发现上当,已来不及了。绥州境内不是没有砦堡,有许多砦堡,但这些砦堡多在原来宋夏边境上,绥州与延州之间。西夏大军随着跟进,略加修葺,我朝就彻底丢掉绥州了。并且致命的是,嵬名山一万余帐百姓都无法安顿,那时在万般失望之下,西夏再派奸细挑唆一下,这一万余帐蕃羌将会成为延州一个超级火药包,将它点燃了,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是西夏从开始就不想换,也根本未认真想过交换,想的是将宋朝君臣会犯傻,然后好大便宜!王巨不想得罪太多人,说得很委婉。

  然而他们做梦没有想到的是,郭逵没有上当,赵禼没有上当。

  王巨一口气说完,垂首拱立。

  文彦博肃声道:“王巨,依你之意,当战?”

  “文公,下官非是想战,那天在待漏院与范纯仁辨得很清楚,如今国家经济困窘,至少今明两年不当开起战事。可我们不想开起战事,不意味着不备战。如赵公奏折里所写的那样,不还绥州必战。还了绥州,还会必战,西夏必趁嵬名山一万余帐无处存身混乱之时,趁机出兵,攻打青涧城等处,一雪大顺城之耻。能占则占,不能占则挫我军士气锋锐,一雪大顺城之耻,我朝又败,求和怕战的士大夫会更多。那么以后是战是和对西夏都有利了。所以我的想法是不想立即开起战事,但不可不备战!”

  “如今何策?”赵顼问。

  “鞭长莫及,郭公既然很早就向朝廷提出此正商于地六百里,应当有所防备吧。但不管防不防备,朝廷备战吧。”王巨道。

  必须要打了,然而王巨换了一个说法,不是我想打,而是西夏逼得要打了。

  王巨说完后,又扫视了大家伙一眼。

  有的大佬还是很认同的,不过王巨视线扫到司马光时,看到司马光眼中出现浓浓的厌恶神情。

  请相信,司马光绝对不是汉奸。

  权谋术错了吗,试问没有权术,那个大臣能上位,但那一个大臣不想上位?

  打压政敌错了吗,在官场上混,难道想学东郭先生与那个养蛇的农夫?

  至少在司马光心中,他是一直认为俺是为了大宋好的。

  而且在司马光心中,王巨确实就是大宋以后的祸害,国贼,小人。

  王巨偷机取巧的说法,同样瞒不过司马光,并且增加了他的痛恨。

  “此人,是一个大麻烦……”王巨心想。

  这两人是水与火了……

  不过王巨担心的他接下来的事。

  实际绥州没有赵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