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资本的开始(下)(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33      字数:4017
sp; 实际是不可能的,以后还会有私盐私商过来。

  不过前线确实在大建土木,而且这也是一次正大光明销售青盐的时机。

  因此前线大捷消息传扬开来,许多商人涌过来,要求购买青盐。

  这让王巨隐隐有些后悔了,难道自己将盐价谈低了?于是提出征盐税。

  以前没有盐税,买了盐钞,到指定地点销售,那个盐商还愿意交税?我能买盐钞,而不是买私盐,就算对得起朝廷了。

  但那是钞盐,现在是青盐,抢来的盐!虽同是盐,性质却不同。

  不过盐税定得也很低,交一个往税,与一个过税,那么就可以在环庆路各州军销售了。至于其他地方,则与王巨无关。

  而且王巨也有一个说法……

  这次交易量庞大,所得的分配群体也很杂。

  因此王巨做了调节,比如鄜延路的官兵,有的是本路保捷与蕃兵,有的是来自京城的禁兵。那么最科学的方法,便是给一部分钱,让士兵花销,还有一部分变成商品与日用品,送到将士家人手中。特别是来自郑白渠的几万保捷军,与环庆路后方的各个将士,这些货物商品直接交到各县管事手中,王巨再请各个管事交给各将士家属手中,这样本身就节约了商贾的运输成本。

  但它只是一方面,这些盐利所得,有一部分是修建堡砦、重建家园的,因此不是需要钱帛,而是需要各种物资。

  至于参加运输的百姓,同样也需要各种物资,现在王巨又用物资刺激盐州百姓采盐,那又需要更多的物资。并且这些物资十分复杂,不可能得到钱帛,再到后方将各种物资重新买回来。

  因此用了一部分以物换盐的方式交易,并且占的比例还不小。

  其实就是钱,同样也麻烦,钱有交子、银子、铜钱与铁钱。

  银子王巨是最欢迎了,并且往后去,银子在税赋中占的比例也在增加,现在每年朝廷每年的税赋收入当中,银子都占到了一千多万两。

  不过有多少商贾愿意拿银子过来交易?

  然而余下三样货币或准货币,同样头痛,即便铜钱,各式铜钱价格也不相等,仁宗时发行的铜钱,就远不及赵匡胤赵匡义时发行的铜钱硬通。

  所以王巨请了延州商户帮助,让他们派来几十名管事账房协助。

  不过数量太大太杂了,物价也在波动不止。

  依然时不时让各个盐商钻到漏洞,变相地将购盐成本下降。

  对此大家也无奈,数量太大了,防不胜防,没办法阻止,再说谁能掌控住物价?

  所以推出盐税后,各个商贾排斥,这些官员同样不甘心,便责问,你们当真是每斤盐付出二十二文的代价吗?

  总之,现在后方为了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官员虽是强势群体,可碰到钱,不好意思吵。于是双方旗逢对手,将遇良敌,基本打平了。但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两风相据不下,能不下雨么?

  因此王巨又说道:“诸位有没有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现在庆州本身就需要大量物资,有一部分是朝廷提供的,有一部分就是利用青盐交换的。如果换成官府去购买,以官府的呆板,加上数量巨大,买什么什么就贵,而且还会耽搁时间。商贾是赚了钱,但我们也是省了钱。”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