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以进为退(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34      字数:4137
也要雇募百姓去从事。

  现在正好用这些偿还不起的贫困百姓去从事,一没有给国家带来负担,二是减免了不必要的官司。

  即便那些遇到困难,真的去贷了五贯钱的赤贫百姓,愿意放下身体,做两个月的役活计,也就还清了青苗贷。

  如果这样都不想还,只想好吃懒做等着官府来养活,还用得着客气吗?

  衙役将这两份手令带给了章楶。

  章楶看着这个新青苗法,微微叹了一口气。

  表面上看起来是很好啊,真正改良的青苗法。

  但实际没那么简单,当真王安石是傻子啊?

  第一个它没有真正救急,贫困百姓真迫切需要钱帛的时候,多是六样大事,婚嫁丧病生死,特别是前四样,若是遇到了困难,五贯青苗贷根本不够。

  第二以役代债也会有很多麻烦,看上去是很美,不过这些役与役又不同,有的活重,有的活轻,所以王巨说五十文到一百文日薪,但因为存在着差异,执行时就会出现问题,必会又会产生新的纠纷。

  第三高利贷主的不满,也没有真正禁止掉高利贷,比如赌博,或者从事不法暴利行业,官府不会放贷的,还是去借高利贷。然而那样是自己找死,官府能管得了吗。但这样一来,一半高利贷被打掉了。一般能从事高利贷的,都是当地有势力的豪强。

  这些人会不会乐意?

  但这三条仍不是让章楶叹气的地方,毕竟是王安石变法开的头,王巨只是将它扩大化了。

  让章楶叹息的正是王巨这个不得向五等户,以及四等以下善户、孝子、烈士、女户、鳏寡户进行任何形式的摊派。

  难道不对吗?

  还真有点儿不对。

  就拿青苗法来比较,看似数额不大,一户一贯,但户数多啊。如果将这些户数去除,环庆二州最少就要去掉一万五千以上户,两万贯青苗贷,然而这些数量是分配好的,这边去掉,只好向那边增加了。

  青苗法还好一点,尽管是两万贯,实际所付利息不过四千贯。

  后面还有更大的大头即将到来了,那就是免役钱与宽剩钱。环庆二州不是经济大州与人口大州,但是军事大州,所以相关的差役数量并不少,两千多人。就打算一人支付三十贯,那也要近八万贯了,况且还有一个宽剩钱呢。吕陶在知蜀州时曾上书《奏乞放免宽剩钱役钱状》,臣本州四县,已有宽剩钱四万八千七百万余贯。

  蜀州离成都府不远,不过它在成都府的西侧,东面还好一点,离成都近,有大河大川,西边则全是茫茫山区,最西更是宋朝边境地区。而且面积狭小,只有成都府路的三分之一大小。

  就是这个小州,宽剩钱数量就达到了四万八千多贯。

  所以一个青苗贷不怕,怕的就是后面的免役钱宽剩钱,王巨所说的这些四等户五等户摊派一下,最少能摊派三分之一以上,并且连这些赤贫百姓都摊派了,你们这些富人们还能说什么呢。

  但将这些人抛除开来,可能余下的人就要多摊派三四万贯钱帛。

  那会造成什么结果?

  慈怜贫困是对的,但劫富济贫只是民间平民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如果地方官真的这么干,那就会捅出天大的麻烦。

  “希望那个黑窟窿早点填上,”章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