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东施效颦(3)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34 字数:3896
/>
什么贷粮呢,就是青苗贷。
朝廷摊派哪,往五等户身上强行摊派,五等以下户连生存都困难了,哪里能还得起这两分利息的高利贷?
于是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大不了做牢就是。
这越抓越多,抓到牢房里还是还不起,难不成让他们黠字刺配?
这事儿整大了。因此赵顼看到财政越来越充裕,便下诏,将这些五等困难户所欠的青苗贷一起免去。
李壮不是关心青苗贷。而是关心另一个贷:“大郎,若是庆州有商贾不还怎么办?”
那可不是少钱,一笔款项少则几千贯,多则几万贯。
“李壮,不用担心,那是穷人,他们生活艰难,哪里害怕做牢?富人则不同了。”
“对了,朝廷恐怕听闻大郎所举。让左藏库出二十万缗钱,为开封府杂供库本钱。许人借贷出息,以给公用。”
“哦。利息几何?”
“利息四分。”
不能定为二分利,那岂不是比青苗贷还要低。但也不能定为六分利,那则成了高利贷。所以核定后,定为四分利。
王巨听后,反而放心了。
他就害怕王安石佼仿,只要从王安石手中经过,那个危害可太大了。
当然,若真设立银行,必须要本金的,否则会出现周转上的麻烦。但这个本金只起这个作用,它主要还是吸纳储户的储蓄,然后赚取其利润差。
那怕就是部分坏账,或者收不回来的死账,问题也不要紧。
因为银行一旦设立,整个货币都在流动中,而不是埋在地下,那么对整个国家的工商业会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
特别是宋朝钱币一直很紧张,它的作用更加能放大。
所以有一个比喻,两个业务员去非洲卖鞋子,发现非洲人都不穿鞋子,一个业务员说,这里没市场。而另一个业务员说,不对,非洲人都没有鞋子,这里的市场一片大好。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敛财,他的许多做法是杀鸡取蛋。
而不是用蛋孵鸡,再生蛋。
若是一分利,是能放出去的,而且会有许多人愿意借这个贷。
就象去年王巨共酬得近四十万贯钱,全部放出去了,而且因为想贷的人多,也能挑选能甄别,基本都是良性贷款。
然而四分利,谁借啊,敢借的人都是迫不得己才借这个高利息贷款的,而这类人往往多是还不起的那种人。
不过一分利,恐怕王安石是不感兴趣的。
但也不能讥笑王安石,这有一个认识过程,特别是士大夫耻于言利的时代,有几个文臣能弄懂真正的经济规律?
提到了高利贷,王巨倒是想到了一件事。
他出了州衙,骑马奔向淮安镇,到了祖阳的作坊。
又是一年过去了,天气渐热。
这是毛毡品的淡季,祖阳请的许多织女皆遣散回家。还有少量的织女。不过他赚了不少钱,也没有吝啬,建了几排漂亮的瓦房,瓦房里到处摆着一台台织机。
看到王巨来了,祖阳夫妻连忙迎出来,抢着跪下,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