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虬髯客(4)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35      字数:4888
样式。嗯,也能冒充倭奴国人,与他们交易。”

  “明白。”

  百姓陆续上船,陶青也上了船,然后离开泉州。

  王巨在码头边站了很久,然后回去。

  还有许多事要做的,比如那边需要什么物资,器皿,生活用品,这些都要提前安排下去的。而且这种配额制度,也是笼络人心的大好时机。

  只要大家一起闭上嘴巴了。无论他迁走了多少百姓,朝廷也就不会过问了。

  然而朝廷过问了。

  与移民无关,而是北方。

  刘忱、吕大忠随萧禧、梁颖来到边境,赵顼为了他们方便勘探,还授了吕大忠知代州之职。

  辽国不大好在河北扯皮啦,那有一条拒马河呢,如果非要关南十县,那又恢复到了仁宗时的扯皮,想要关南十县,那就不能给其岁纳了,这么多年给下来了,多少银子多少绢?

  辽国也还不起,因此在河东路扯皮。

  河东路扯皮无外乎就是代州哪里。

  萧禧说疆界不对,应当以蔚应朔三州分水岭土垅为界。

  刘忱就跑到边界看,找了好几天,也未找到两个辽使所说的土垅,然后刘忱就回来问,土垅在哪儿?

  萧禧说,啊,没土垅啊,那就以分水岭为界。

  刘忱差一点气疯了,敢情你们辽国连调查一下都没有,就直接来敲诈了。实际不能怪辽国,而是怪辽国那个有名的大人物耶律乙辛,也就是马上弄死辽国第一才女萧观音的那个权臣。他听到宋朝大旱,认为有机可趁,便派使来敲诈了。实际耶律洪基对这件事,持着反对态度的。只是反对的态度不坚决,能敲到更好,敲不到也莫怪,宋辽和平多好哪,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又打仗了……

  然而宋朝君臣哪里清楚这件事?

  包括王巨都不大清楚。

  这种戏耍式的敲诈,让宋朝一片鸡飞狗跳。

  不过刘忱也不是好惹的,立即说:“凡山皆有分水岭,何来为界?”

  这话说得有些武断,何谓分水岭,如大别山就是淮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侧的山水流向长江,北侧的山水流向淮河。

  关健你们来敲诈得有准备哪,只说分水岭,那是两水的分水岭?说不出两水的分水岭,那么凡山岂不都是分水岭,山南的水向南边流,山北的水向北流。

  这种敲诈也太没有水准了。

  萧禧与梁颖只好支支吾吾。

  要知道宋朝现在的士大夫不但学问好,一个个嘴皮子功夫也磨出来了,没有几把刷子,岂能在朝堂上生存?

  越辨两个辽使越是吃亏,加上两个宋使都是顽固的“爱国人士”,就象刘忱回给赵顼的奏折上说的那样,臣受命以来,在枢府考核文据,未见本朝有尺寸侵辽地。臣既辱使诣,当以死拒之。

  假如这次辽国使我朝受辱了,那么我以死拒绝。

  连命都不打算要了,又占了理,那会让出寸步?

  然后两个辽使更好玩,派人送信到京城,对赵顼说,你们两个宋使出言不逊,屡次侮辱我们,应当另派其他使者过来。

  当然,两个使者这么做是好的,可问题是得让事情迅速平息,不让辽宁找到机口发�